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各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2-19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张洽棠

不久前,各省区市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两会,在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擘画蓝图的同时,也为地方区域协调发展贡献谋略。高质量发展需要张力,这张力就体现在地方出台的一项项政策举措之中。记者从中梳理了三个关键词,拼出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创新:团队作战增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成功举办2022线上数博会;建成国家“千兆城市”,获评国家信息消费优秀示范城市,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2022年,贵州省贵阳市坚持以大数据引领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福建省在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上位居全国前列。春节后,福建省福州市引进的超宽幅偏光片项目顺利投产,可供应超大尺寸8K超高清显示屏使用,产业链得到完善。今年,福建还将进一步补链、强链,在福州、厦门、莆田等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各地创新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从领先地区增长来看,2022年广东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提升速度相对放缓一些。江苏的差距相对平衡,浙江呈现持续追赶状态,北京、上海增速放缓,山东有明显进步,安徽稳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稳步提升,但地区差异依然存在。整体来看,南北地区差距依然较大,前10名地区中,南部省份占7个;从几大城市群内部排名差距看,长三角一体化水平较高,三省一市均排名在前十;京津冀地区内部差异较大,北京一枝独秀,天津和河北相对落后;东北地区整体排名靠后。

创新也更多体现“团队作战”的特点。目前,北京、天津、重庆、四川、河北、山东、甘肃、云南等多省市提出要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并将相关工作作为“十四五”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在内,多个城市群也提出要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等。

协调:区域共同进步

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以下简称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场工作会。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通州区与北三县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支撑部分,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在更大空间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有效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有利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优化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经济结构,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有利于探索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带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1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38.9,较上年提高7.7。其中,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是主要支撑力量,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指数提升较快,是推动总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对于区域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作出部署安排:“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月8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发布,这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部综合性法规,自3月1日起施行。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今年将重点推动“分线管理”重大政策落地,力争年内“封关运作”。

从2009年8月《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正式批准实施到《总体方案》印发,10余年间,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在横琴不断落地,区域协调也迈进新征程。

数据显示,2022年,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79亿元,是2009年的162倍。截至2022年12月末,合作区实有企业54678户。其中,内资企业46586户,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092户。

开放:打通“任督二脉”

1月6日,2023年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年货班列X9574次列车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发出。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助力,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22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区域协调发展同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合,自贸区、自贸港等开放平台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在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在开放的康庄大道上,各地也“争先恐后”:

2月10日,四川省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出台的《关于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开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进行解读。《政策措施》从做优做强成都国际铁路港门户枢纽功能、做优做强开放型产业体系支撑、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十条举措。

成都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出台《政策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铁路港经开区开放能级,加快建设国际陆港主枢纽、陆港经济示范区、陆港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公园城市国际品质生活典范区,服务支撑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

在2月10日召开的2023年北京商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勇表示,今年将以“两区”建设为牵引,逐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谋划制度创新。积极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先试,推动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方案“2.0版”。

丁勇表示,北京市率先开展并迭代升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两区”叠加城市,首都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以开放姿态积极参与多边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步入十周年,中国累计已同151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一年,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5%,对其中8个成员国的进出口增速超过了两位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