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在希望的春天里 ——“2023年世界经济怎么看”专家座谈会侧记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2-15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付朝欢

2月12日,星期日,瑞雪春雨兆丰年。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中国发展改革报社的大会议室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老友新朋执手言欢,一场主题为“2023年世界经济怎么看”的专家座谈会正在这里举办。

上午10时,作为主持人的中国发展改革报社社长徐强用最近大火的“ChatGPT”做话题铺垫。他在会议前一晚将设置的3个议题逐个发给“ChatGPT”并得到回复,以此为后续讨论“抛砖引玉”。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

“2022年以来,美国经济在需求、供给、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社会表现5个维度均不及预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一婷逐一分析后,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进行了预判:“2023年一季度仍有可能小幅增长,但若后续增长动能挖掘不足,大概率将从二季度开始陷入温和衰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冯维江注意到,美国近期诸多重要企业财报表现不佳,科技行业发生一系列裁员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联合国有关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将面临“维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两难局面。

“欧盟经济滑向衰退边缘。综合各方判断,2023年欧盟经济增速预计为0.3%左右,不排除衰退的可能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的发言开门见山,将大家的注意力从美国引向欧洲。“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欧盟强调不寻求对华‘脱钩断链’,主动推进对话和重点领域合作。比如,在绿色、数字等重点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动释放合作意愿。”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以线上形式参与交流,他谈到了2022年在欧洲几个国家调研的切身感受。“欧洲能源价格大幅升高,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同时也引发欧洲部分产业转移。”沈建光认为,今后欧洲对中国的依赖更加显著。在他看来,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相关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进而带动了我国中高端设备出口,这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点。

“长期来看,不论是从产业集群化、区域化的角度,还是从利益分配格局的角度,都要加强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何平表达了相近的观点。

不知不觉中,与会嘉宾们进入了相互启发的状态,话题愈加深入,视角愈加精微。

“全球经济呈现不均衡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是‘拖累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是‘拉动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在发言中分享了最近在国内多个城市调研的鲜活情况:线下经营活跃起来,“夜经济”热度高涨;制造业企业在面对面访谈时,纷纷表示“有信心、有干劲、有行动”;“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经济快速成长,势头强劲。

但不容忽视和回避的是,面对发达经济体在前沿技术和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围堵,中国经济也需要找到“突破口”。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英华建议,要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继续深化改革,提升要素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

对2023年中国经济,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我国将继续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以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抵御住外部不确定性,稳住大盘,行稳致远。

中午12时已过,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与会人员都感受到了一份“寒冬有尽,春日可期”的笃定和希望。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