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时评

注重有力有效精准可持续 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1-30

2022年以来,面对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及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及时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经济保持稳健发展。在消费受到制约、外需增长难度加大的背景下,投资的较快增长成为亮点,投资的关键作用也更加凸显。

一、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预期回升向好

锚定当前抑制投资活力的卡点堵点,我国不断健全完善投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设计,实施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财政贴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一系列稳投资政策“组合拳”,有力地促进了投资稳定增长。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1%,较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3.9%)、2021年全年增速(4.9%)均有所提升。

同时,从相关先行指标看,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完成审批(核准、备案)手续的拟建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24.7%,较上半年增速(10.8%)提高13.9个百分点;下半年拟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也较上半年增长31.3%。基础设施领域,2022年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额同比增长29.4%,较上半年增速(14.4%)提高15个百分点。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11月开始转正,同比增长2.7%。制造业领域,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环比增速11月转正,环比增长7.0%,反映制造业存量设备更新需求有所释放。房地产开发领域,40家典型上市房企12月融资712.5亿元,环比大增125%,反映支持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的政策开始发力显效。

二、投资政策守正创新,呈现“四个注重”特征

一是注重加强协调配合,保证必要政策力度。在总体力度上,各类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均明显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较上年增加300亿元至64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加快发行全年额度的基础上,9月初决定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截至11月末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国家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先后设立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7399亿元。在政策设计上,政策间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创新设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精准支持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和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19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办公、并联审批,着力加强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资金形成有效衔接。采取扩充以工代赈就业岗位、提高劳务报酬占比等措施促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与就业政策紧密配合,发挥稳就业保民生的积极作用。

二是注重保障各类要素,提升项目落地效率。资金要素方面,抓住“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这一牛鼻子问题,通过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等方式,有力补充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资本金。同时,通过新增政策性开发性信贷额度和引导商业银行配套融资,有效满足项目融资需求。用地要素方面,依托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先后出台重大项目先行用地、简化用地用海审查、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等保障政策,多途径保障用地需求。能耗要素方面,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明确“十四五”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积极保障项目用能需求。截至2022年11月底,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达近5年最高水平;已发行专项债券的项目开工率达95%。

三是注重聚焦短板弱项,提高投资精准程度。投资政策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明确的102项重大工程,涉及科技攻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民生补短板、文化传承发展等领域。同时,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向社会资本积极推荐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总发售基金75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新项目总投资超过4200亿元。

四是注重防范风险隐患,确保政策可持续性。投资领域不搞“大水漫灌”,始终把防风险要求贯穿于投资政策全过程各环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决管控地方政府债务,坚决控制投资杠杆,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有力保证了投资的可持续性。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采用释放专项债限额空间、扩大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等办法增强政府投资能力,继续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对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要求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独立审贷、自主投放;同时严格遵守《国务院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工具投放于具体项目的金额不超过该项目资本金的50%。在项目遴选过程中落实“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于重复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不成熟的项目以及禁止类清单项目等不予支持,确保不留后遗症。

三、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投资工作成效显著

投资是连接当前和未来的跨期纽带,是对接需求和供给的结合点。在当期,投资是经济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长期,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是扩大再生产、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更高水平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因此,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支撑经济回稳向好,在中长期更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关键力量。

一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对建材、设备及劳动等中间需求,直接效应是扩大投资品消费市场、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劳务收入,间接效应是增强消费能力带动消费品市场。2022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1%,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在推动经济回稳向好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前端,直接决定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方向。我国技术改造、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类投资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22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4%,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40.6%;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3.8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8%;清洁能源投资快速扩容,能源供应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变。

三是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指导下,补短板固底板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和风险防控的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发力,增速达到五年来新高,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大幅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尤其是疫情期间医疗卫生投资连续三年增速超过20%,加快筑牢群众健康防线。能源领域投资力度加大,能源安全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储备体系加快完善,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明显提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我国投资政策具有规模性,投资体量较大、投资率水平较高,是扩内需的重要力量,2023年投资政策仍然要持续发力。促投资重在有力有效,贵在精准可持续。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项目审核把关,下大力气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工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激发投资内生增长动力。统筹稳增长和防风险,以有效投资助力经济稳定回升和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投资司)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