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提振信心 充分激活消费“引擎”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1-30

□本报记者 荆文娜

“我刚从三亚回来,人好多”“我和家人在雪乡玩儿呢,提前预约了民宿,住一晚大约500元~600元,基本都满了”“过年家人都回来了,人多,我趁着年货节期间有活动,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我在网上下单了好多礼品提前寄回家”……

今年春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人们积蓄已久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去年,因疫情等因素影响,整个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消费市场冲击较大。不过,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发布实施,我国消费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整个市场销售12月份边际就已经在改善,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降幅较11月份收窄4.1个百分点。一些新型消费发展较快,网上零售占比稳步提升。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23年,我们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2023年,对中国的消费市场,我们充满信心。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康义表示。

增强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部署提出的首要任务。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居民消费被看作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

然而,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受到冲击,不敢消费、不便消费等倾向上升,提信心扩内需促消费迫在眉睫。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如何让居民敢消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大保供稳价工作力度。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让居民敢消费,首先要增强消费能力。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有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预期,才有消费的“底气”。海南省提出,2023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5%左右的发展目标。

春节前后,市场进入消费旺季,商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如何保障这一时期商品价格稳定?2023年价格走势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坚定的信心源自万全的准备。过去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包括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监测预警、预期引导、区域协作、储备调节、产销衔接等方案预案,指导各地围绕产供储销全链条加强保供稳价等。

如今,政策举措效应显现,保供稳价工作进一步扎实推进——北京市各大商超积极行动,在不断加大生活必需品备货量的同时,多种渠道提高物流配送运力,全力保障供应;广东省179个农批市场已全面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网格化管理,共排查农贸市场169348家次,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总体较为平稳……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强消费能力还要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城乡区域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系列促消费活动,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近期各地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提供有力支撑。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商贸中心建设改造,完善贯通县乡村的电子商务体系。

改善消费条件激发消费潜能

良好的消费条件,是激发民众消费欲望的一个重要因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商圈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营业额达到172.2亿元,日均客流量超过了30万人次。天津则提出了构建“一个中心、多点支撑”的商圈格局,做好河、海、港、洋楼和小镇五篇文章,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俄罗斯和中东欧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看作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2021年7月,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标志着我国消费潜能激发,进入构建新场域、延展全时态、创造新业态的系统推进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改善消费条件,要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积极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稳妥有序推进现有步行街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营造让老百姓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恢复。

为改善消费条件,“便民”和“提质”成为各地夯实消费工作的关键词。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商圈提质升级列为未来工作重点。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据了解,北京市商务局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一体推进,推动首都生活服务业由“品质提升”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特别提及“养老服务消费”。为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各地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例如,天津市创新性地提出实施津(金)牌养老“科创”工程,通过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等,让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除了养老等服务类消费,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被看作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约567万辆,比上年增长90%。“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新车消费市场最重要的拉动力,在二手车市场表现同样突出。”瓜子二手车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期,天津、郑州、沈阳等地陆续发放汽车消费券,有利于发挥内需“催化剂”作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快促进经济回稳向好。

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2022年8月,天津市发放第一期“津乐购”消费券。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于鹏洲表示,撬动作用明显,有力促进了消费回暖,为企业经营注入了活力。“今年,我们有信心实现消费市场开门红。”据测算,1.15亿元消费券叠加企业、平台打折让利和补贴,预计拉动消费超过33亿元,参与商家数量不少于5万个,参与抢券消费者超过800万人次。近期,天津市抢抓有利时机,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不断提振市场信心,持续加大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动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创新消费场景,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引导电商企业培育新消费品牌,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

海口市副市长陆敏近日表示,海口将用好离岛免税等自贸港政策,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促进“展会+消费”“旅游+消费”。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如何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培育消费新场景,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通过供给创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等新模式。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