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

当前位置:首页 >

既着眼长期更把握当下 2023年实现高质量“起跑”

——各地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1-1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包机出海”抢单、援企稳岗纾困、促消费稳投资……寒冬挡不住火热势头,逐渐回归的烟火气、升腾的忙碌劲儿,彰显着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各地各部门以真抓实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活力有效恢复,市场信心持续提振。

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2023年首个工作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本次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约316亿元。

开局映照全程,起跑即是冲刺。近来,全国多地接连开工重大项目,为稳投资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敢于担当,因时因势而动,努力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近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相继印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重点工作的首位。

各地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放餐饮、零售等消费券,鼓励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调整影响消费的限制性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让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暖意渐浓。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从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的表现来看,餐饮市场加快复苏,出游需求持续释放,新消费业态增长迅速,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有序恢复。专家表示,元旦消费加快回暖,为全年消费市场复苏开了一个好头,各地各部门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外贸企业持续承压。过去一个月,“包机出海”几度刷屏。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多地组织“出海招商”,赶赴欧洲、日本等地开拓市场、挖掘商机。跟团出访的企业负责人吐露心声,一次见面胜过千次电话千封邮件。

政企携手组团出海,着眼的不仅是当下的合作,更是长远的未来。除了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去”,各地出访团还致力将更多商务等领域重要人员“请进来”。

“随着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际航班班次明显增加,我国外贸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说。

畅通经济循环助企纾困强企稳链

2022年12月6日,北京市发布“新12条”,对社保缓缴、扩岗补助等措施接续实施安排,并针对企业集中诉求推出了多条创新性举措。

一家在全市有10家门店的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坦言,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新12条”的出台,无疑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其中减免租金的政策共为企业减租约200万元,切实减轻了经营负担,增强了发展底气。

同期,重庆也出台了12条措施,聚焦纾解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贷款偿还、资金周转、房租缴纳等问题,还提出对稳定就业有一定贡献的企业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或一次性扩岗补助等。

在疫情冲击影响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加剧,为企业纾困解难尤为关键。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银保监会明确,加强对餐饮、文旅等受疫情冲击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

工业经济发挥着稳经济“压舱石”的作用。连日来,各部门各地方从问题入手精准发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畅通产业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受疫情影响企业帮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态势的调度分析;工信部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制定了精细化举措,鼓励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挥好对产业链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甘肃严格落实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梳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山西强化复工复产情况调度,进一步畅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

这些政策举措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及时疏通产业链供应链“梗阻”环节,确保企业开足马力释放产能。

兜牢民生底线保障人民生产生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越是面对压力挑战,越要“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各地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千方百计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用电供暖需求。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对民生保障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各地采取一系列便捷惠民的新举措,更细致、更有温度地回应百姓合理诉求。

比如,江苏苏州将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发热诊疗站,既分流了发热门诊,又盘活了现有资源;湖北多地组织开展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为困难群众发放防疫物资“健康爱心包”。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近段时间以来,各部门各地方把稳就业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努力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山东全力扩大城乡就业规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解决下岗人员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云南启动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力争“百日行动”结束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1569万人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强调,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全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纵深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切实做好民生保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