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肖远松 等时间:2025-05-13
项山甑,坐落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及武夷山脉与九连山脉末端的汇合处,海拔1529.8米,是东江源第一高峰,赣南第二高峰,因形似客家人的饭甑而得名,素有“一脚踏三省”“赣粤闽客家福山”之美誉。山体由中粗粒花岗岩、火山角岩、石英斑岩组成,有“高、险、雄、奇”的特点,其景巍峨雄奇、美丽壮阔。2024年,随着赣粤闽客家福山项目的实施,这座山脊迎来了新生,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一个样板,更是蝶变为江西省寻乌县文旅产业的又一处精品。探寻项山甑“蝶变”的故事,一份人大代表建议功不可没,背后更有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多年的奔走推动。
一份代表建议--让荒山迎来“蝶变”
走在蜿蜒曲折的登山步道上,站在海拔1529.8米的山顶,奇石、云海、雾凇、草甸、杜鹃让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
“原来这条山路崎岖难行,很多路段都是原始森林,有的都要爬着才能过去,很考验登山者的体力。”项山乡人大代表、卢屋村党支部书记卢美光,是土生土长的项山人。看着焕然一新的登山步道,他感慨良多:“如今步道修好后,不仅让游客能安全欣赏三省交界的壮美风光,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土特产销售和农家乐发展,这条路真正成了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幸福纽带。”
一直以来,项山甑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赣粤闽大地的无数游人。但苦于交通不便,登山不易,动辄三四个小时的路途让不少游客只能在山脚下望而兴叹。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成为摆在项山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小在村里长大的卢美光看到这一情形觉得心疼,作为人大代表,卢美光在日常走访中也常听到村民关于能否开发项山甑景区的诉求,2024年初,卢美光在乡人代会期间,大胆提出了开发项山甑景区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全体代表一致呼应。为充分论证项山甑景区开发的可行性,项山乡人大先后组织县、乡代表和技术人员实地踏勘登山步道路线十余次,代表们跋山涉水,行走在云端之上、高山之巅,只为探寻最佳徒步线路,并最终形成《关于加强赣粤闽客家福山活态开发的建议》提交乡党委决策参考。建议中特别提出,在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基础上,对项山甑进行开发、保护,切实将自然风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重视,被列为寻乌县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项山甑的转机,也随之而来。
一次全新尝试--让原汁原味的山脊变身金山银山
在寻乌县项山乡党委、人大、政府等多方的共同推动下,2024年成为项山甑命运转折年。4月,项山乡人民政府将赣粤闽客家福山项目纳入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候选项目,并全票通过;5月,正式取得项目建议书的批复;6月,取得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在一系列批复的取得之后,7月,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大大缩短登顶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40分钟,可有效提升项山旅游硬件基础设施和游客承载力,加速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对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为切实推动赣粤闽客家福山这一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项山乡人大迅速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方案,先后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全程跟踪监督项目推进,强化服务保障,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电要素保障、人员用工和用地手续等困难,确保项目提速增效。
历经一年多的精心打磨,项山甑焕发出无限生机。原本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变得平整,蜿蜒山脊的碎石路被铺设成了生态透水路面,既保障安全又融入自然野趣;沿途增设观景平台与智慧导览标识,让三省交界的云海奇石与客家文化典故跃然眼前。而整个山貌还保持着原来的肌理,每棵古树、每块风石、每株草药都还在原来的位置。
项山甑的打造,不仅让原始山脊得到保护和开发,文旅产业发展还为村民带来更多增收致富的机会。以前山腰的两家民宿入住率不足40%,路修通以后,直接上升到80%,而且休息日还需提前预订,直接带动经济收益每年近600万元。目前项目中的生态步道正在招聘管护人员,不少村民都报了名,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场生动实践--以人大之力为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今日的项山甑,已成为赣粤闽三省间人气火爆的打卡点,前来徒步登山的游人络绎不绝,更是入选了2025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游(春季)精品路线,仅春节期间景区客流量即达到7万余人次,给周边商家业态带来无限机遇。项山乡520爱福营地经理温玲说:“我们这里可以餐饮、团建、采购和休憩,自打赣粤闽客家福山项目建成以来,生意日益红火起来了,尤其是纷至沓来的粤闽游客让营地总是热热闹闹的。”
为找准全域旅游“结合点”,切实解决群众及游客的需求。2025年2月,项山乡人大在项山乡游客集散中心增设爱福营地人大代表流动联络站,每逢圩日、节日等旺季由县乡代表进站接访,“面对面”倾听心声,“实打实”解决难题。截至目前,已解决包括新建赣粤闽客家福山景区洗手间、观光亭,加强景区环卫保洁等建议7条,为项山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势赋能。
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推动发展。曾经难以逾越的高峰,摇身一变如今旅游胜地,这一切变化源于项山乡人大代表的一条建议,成功在红色沃土上书写下“人民建议”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篇章。(文/图 肖远松 邝韬 刘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