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市检察院作者:高子淯时间:2025-05-06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祖智慧/通讯员:高子淯)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建邺区人民检察院举办“五四青年沙龙”主题活动。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蒋晓春,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何林生,副处职领导朱宁出席活动,与20余名青年干警围绕典型案例展开深度研讨,共话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活动以具体案件为切入点,聚焦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与平衡。金融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胥栋辉作为主持人,简要介绍了案件背景,并抛出“强制措施的比例原则”“广告宣传的边界问题”“异地趋利性执法”等议题,引发热烈讨论。
青年干警结合自身办案实践,从不同视角展开分析,既有对法条适用的严谨推敲,也有对司法理念的辩证思考。通过观点碰撞,干警们进一步厘清了高质效办案的逻辑脉络,深化了对“三个善于”要求的理解。
针对企业广告宣传的边界问题,刑事执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陶悦提出:“涉案企业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将实际上属于甲类非处方药宣传为保健品,但无论是在广告展示中还是在产品包装上,生产企业都没有对禁忌、适应证等事项进行充分说明。对于这种违规宣传,无论是个人还是媒体都应当有提出批评的监督权。”
办公室书记员何柯筱认为:“社会舆论对于司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个案正义、促进制度完善,另一方面也会容易滋生网络暴力、损害程序正义。”
讨论中,青年干警们还就“异地趋利性执法”展开交锋。公益诉讼检察部干警仝运政直言:“今年3月,最高检开展了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在办理涉企案件时要更应注意趋利性执法问题,避免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
他的观点引发共鸣,多名干警补充道:“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应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切实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何林生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沙龙选题贴近实务、视角多元,展现了青年干警的思辨能力与专业潜力。他勉励青年干警主动拥抱新技术,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工具,同时强调“技术赋能需以法律思维为根基”,要在实践中锤炼独立判断能力,做到“善用而不依赖”。
蒋晓春对活动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以案例研讨促学的方式,既为青年干警搭建了展示平台,也营造了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她寄语青年干警:“要始终保持对法治的敬畏与热忱,在办案中深刻领悟‘三个善于’,兼顾‘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以专业能力回应时代要求。”
近年来,建邺区人民检察院持续打造青年干警成长平台,通过“案例研习”“刑检纵横谈”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