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省教育厅作者:张晋山时间:2025-02-21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祖智慧)2月21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情况、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构想。江苏在高位谋划“大思政课”建设蓝图、全方位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全流程搭建“大思政课”建设平台、多维度优化“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大思政课”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彰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铸魂育人作用。
江苏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思政课”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在发布会上指出,江苏“大思政课”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上下联动,高站位谋划建设蓝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推动落实,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二是内外贯通,全方位深化建设内涵。通过深耕思政“小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江苏在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多方协同,全流程搭建建设平台。建强教学资源平台、社会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基地平台,推动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四是专兼互补,多维度优化教师队伍。通过配齐专职教师、选聘兼职教师、培育优秀教师,江苏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在“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建设方面,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宣传处)处长邹燕表示,江苏将通过推出一批“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推动博物馆育人资源开发应用、建立健全校馆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系统推动博物馆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尚军介绍了南京在馆校合作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经验。南京通过馆校联动建强“大课堂”、馆校协同培育“大师资”、馆校共建搭设“大平台”,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博资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生动素材。
此外,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季卫兵介绍了江苏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开发方面的进展。首批示范课程由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牵头开发,聚焦江苏省优质红色资源,打造主题融贯、学段衔接、同课异构的一体化示范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刚则分享了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融入思政课方面的做法。通过邀请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开设系列讲座,江苏将新时代伟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潘漫表示,下一步,江苏将更加突出主题主线、整体素质提升、资源整合和协同联动,着力在提升课堂质量、强化实践育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加快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