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小康网作者:时间:2024-12-27
孙斌,男,汉族,1987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农民助理农艺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人项目市级传承人,糖画、面塑项目县级传承人。现任蒙阴县坦埠镇水明崖村党支部委员、临沂金手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蒙阴百品农创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获评2024年度沂蒙“四雁”人才、2023年度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沂蒙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练强本领,返乡投身振兴热土。孙斌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守艺”家庭,家中世代传承着吹糖人、捏面塑的传统技艺,孙斌从小便受其影响,想将非遗手艺学精做优。年少时,他曾多次前往河南、江苏等地拜访名师,将三代家传手艺与各地特色、时代特点相结合,经过多年学习和研发,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吹糖人、糖画、面塑等非遗产品的制创作技巧。后来,孙斌在济南千佛山景区开展非遗产品个体经营,正式收徒十余人,事业逐渐实现稳步发展。2018年,坦埠镇党委政府开展“智汇坦埠,才聚梓河”人才培养引进系列工作,广泛宣传多项省市县助企惠才政策,鼓励广大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孙斌和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样,被政策吸引、也被村里父老乡亲们的期盼打动,决定返乡创业,充分发挥自身经营管理和传统技艺优势,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回报百姓。返乡当年,孙斌便通过镇政府“绿色通道”政策,成立了临沂金手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启了乡村振兴的青春新篇章。
做大优势,赋能非遗文化产业。散落在民间、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宝贵资源。在创业的过程中,孙斌不断思考“村庄有什么、村民要什么、我能干什么”三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孙斌决定发挥专业优势,以非遗文化产业为突破点,拓宽非遗“传承路”和群众“致富路”。农闲时节,不少村民聚集在一起无事可做,孙斌了解到很多村民不是不想出去打工赚钱,而是由于身体、家庭等原因无法外出。于是,孙斌便吸纳有能力的村民们从事糖画、面塑加工,为他们提供免费教学,采取统一回收、统一供货、定单式销售的方式,村民们平时可以在家制作,也可以就近到公司制作,每天以现金方式结算工资。孙斌也与村民们共享渠道资源,节假日可以到合作的景区、商超、游乐场、网红打卡地、服务区等地出摊卖货,赚取额外收入。如今,公司已经带动周边村80余名脱贫群众和剩余劳动力从事非遗产品加工行业,并为6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村民年均增收可达2000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自己力量。
融贯发展,延伸农业产品链条。孙斌的家乡水明崖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们大多以种植蜜桃、板栗、生姜等农作物为生,虽然不怎么为销路发愁,但由于初级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很多村民都表示“忙了一年也赚不到什么钱”。2021年,为了帮助乡亲们更好地发展果蔬种植产业,孙斌与村里的部分党员群众共同成立了蒙阴百品农创果蔬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从选种、管护到农产品销售的全流程、全链条帮助指导与服务保障。水明崖村生产的板栗品质佳、味道好,而板栗制品风味独特、市场广阔,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技术路线也相对成熟。经过社员大会讨论,合作社决定自行筹措资金建设板栗加工厂,将集中收购的板栗加工成板栗仁软包零食,并注册“水过明崖”商标,在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减少对中间商的依赖,进一步降本增效。目前,合作社经营收入已达100余万元。
攥指成拳,汇聚青年人才力量。孙斌不仅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还是百姓身边的“贴心人”、村庄建设的“运营师”。返乡后,孙斌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承担起照料村内四名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孤寡老人的任务,为村内脱贫户提供打扫卫生、个人清洁、送医送药、买菜代购等上门服务。在村庄发展过程中,孙斌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源,承包闲置学校、山地,计划改造标准化糖画生产工厂、带领村民种植“荷兰香蜜杏”等,能够为村集体实现稳定增收。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和悉心培养下,孙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2024年4月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逐步实现从“归雁”到“头雁”的转变。2024年7月,坦埠镇摸排了39名优秀归雁、鸿雁人才,成立了坦埠镇好青年联盟,为当地青年提供交流互鉴、互帮互助的平台,孙斌当选第一届理事长,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携手同行,为全镇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慷慨激昂的壮语,孙斌始终坚持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觉悟严格要求自己,饮水思源、不忘桑梓,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家乡群众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