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产经

榆树泉煤矿:活跃在后勤一线的杨班长

来源:华夏小康网作者:时间:2024-12-27

印象中他总是操着一口四川话,坦然对话河南方言,久而久之,双方竟都能对答如流,他就是榆树泉煤矿后勤服务公司的维修班班长杨强。在矿区,杨强的名字几乎成了“可靠”的代名词,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工作多么平凡,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麻烦“终结者”

有问题,找杨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矿区内的供暖问题、用水问题、供电问题,甚至钥匙不小心锁入房间的频繁抓马事件,全部找杨强。工作时、吃饭时、散步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他被遇见,就会被叫住:“杨强,我咋感觉地暖不暖和,你给我们宿舍看看咋回事儿?”“我那屋厨房水流得可小,你也给我看看。”

职工问题多集中于“服役”已久的宿舍楼,杨强与它们过招良久,针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和需求,他再理解不过。杨强每次都是笑着听完,再耐心解释原因,待到下次再见面,他会认真反馈消息——去过了,解决了,正在处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从不推脱,无论是紧急的设备维修还是流程的持续改进,他都能够迅速诊断出问题所在,并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永不失联的“找茬手”

把检修阵地的最前沿建立在职工群众当中,这是杨强永不失联的秘密,就像他说的那句话:“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杨强总是穿着那身红色的工服往返于生活区和办公楼,难得不忙时,他就在矿区各个地方“找茬”,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与人偶遇后再接到一些任务,又是满载而归。杨强的好记性确实抵得过“烂笔头”,即便不用纸笔记录,他也能清楚地记住是哪间办公室的暖气不足,又是哪间宿舍的淋浴头需要更换。

杨强的手机永远畅通,且来电铃声声音巨大,是任何嘈杂的环境下都能够听见的来电。有时他会在后山处理事情,一时半会儿无法结束,但是电话却一通不落,他总能耐心听完问明原因,再与人约定维修时间,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桩桩有着落。

“地表”最强的维修工

埋藏在地下的管道、盘旋在墙里的电线,光这两样东西就能让杨强的团队忙得团团转,三个人要么在维修要么在维修的路上,每天处理的问题多的时候有十几起。好在杨强技术精湛,对矿区的熟悉程度也是无人能及,毕竟杨强已经和这些电、水打了五年交道,在老宿舍区与各种设施的长期交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之前他也从事过井下的维修工作,本事就是那么一日一日修炼出来的。

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但是阻止不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针对“服役”年限比较久的楼房或设备,杨强能做的事情就是尽力维修。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能够彻底解决或者减少频发问题,真正帮助职工生活得舒心、工作得安心。

杨强的手机又响起来了,据说是1号楼2单元的水管爆了,他穿着那身红色的工服匆匆从办公区往宿舍楼走去,下楼时被偶遇的职工叫住,“杨师傅,宿舍洗手池没有热水,你帮忙解决一下吧。”杨强停留约莫一分钟,交谈结束后他心里想:“一定要尽快更换管道”。(石喜悦)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