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老诗人用相机镜头“写诗”

来源:改革网作者:齐圣时间:2024-09-24

叶庆瑞诗性摄影奉献美学大餐

改革网讯 把文字未写尽的诗意转移到相机镜头中,9月23日,一场独具创意、夺人眼球的艺术作品展示活动:“最是那惊鸿一瞥——叶庆瑞诗性摄影视频展”在秦淮区非遗馆闪亮推出。来自全市摄影、诗歌、美术、评论、新闻、音乐界30余人齐聚馆内电脑大屏前,兴致勃勃地观赏了195幅诗意盎然的艺术摄影作品,并就艺术样式的融通、跨界审美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叶庆瑞是南京著名诗人,他退休后不仅秉持诗心,坚持高纯度的诗歌创作,而且还带着诗的艺术感觉跨界美术、摄影界,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参加了多次画展、影展,而且还出版了画集、影集。

作为诗人摄影家,叶庆瑞把摄影当作诗的另一种抒情方式。他十分看重摄影的诗性品质,坚持用诗的眼光观察世界,用镜头的语言表现世界。并且借助后期制作的“二度创作”手法,去增强作品的主观色彩,拓展摄影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有效提升了相机焦距内的艺术表现空间。

本次视频展示活动由南京文化学者、江苏省红学会副主席高安宁主持,视频展示前,叶庆瑞先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创作体会。大屏上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摄影作品展示完毕后,与会各界人士纷纷围绕诗性摄影的探索亮点、审美空间的开掘、技术手法的运用、镜头语言的描述等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资深摄影记者,江苏省老年摄影家协会副会长蒋逸明说,叶庆瑞是南京日报与我交往颇深的老同事,老朋友,他的影作不是单纯的记录,不是随意地按动快门,而是十分讲究构图、用光、留白等;注意运用摄影语言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意境;他善于发现和捕捉美,影作格调清新,韵味十足,就像一幅幅山水画,飘逸醉人,观后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南京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朱平说,南京诗人叶庆瑞老师的诗性摄影,是一种追求画面诗意效果的摄影风格,它主要通过摄影后期的制作,以一种诗情画意的方式展现摄影之美和诠释大千世界之美。其特点在于运用色彩、光影和线条等视觉元素,创造出一种如梦似幻、如诗如画的意境。

原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剧作家邓海南说,我和庆瑞认识四十五年了,三年同事时,他人老实,诗也老实。后来他受了命运重重一击,重新站起来之后,仿佛重生,诗的面貌全然改观。而且还将诗的妙处注入了他精心摄取的画面——那是他年轻时没写过的朦胧诗啊!

学者,著名文艺评论家曾立平说,叶庆瑞首先是诗人,他还是画家,他用诗人的审美、诗意的眼光去看风景,他又以画家的笔墨章法和艺术思维进行后期制作,因此他的摄影作品或繁复、或简约,或浓郁、或清淡,或充实、或空灵,是不流于俗、充满禅意的诗性摄影。

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傅邦华说,摄影是瞬间情境交融的产物,是诗性与灵感的契合。中国画讲究写意,而庆瑞先生的摄影居然也从物理原理切换到国画的精神原理上来了,使摄影作品也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特征。诗情画意交融,山光水色潋滟,入眼入心激发性情,至少在南京的摄影个展中是绝无仅有的。惊鸿一瞥,绝非虚言也。

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加拿大《海外诗刊》副主编,报纸编辑吴其盛说,“叶庆瑞诗性摄影视频展”那惊鸿一瞥,向我们传导的,是镜头里艺术感知生活的样貌;是天地间生命获取元神的奇观;是快门中的深邃和广阔;是诗心里的波澜和锦绣。光与影在诗情的交汇点上,显露的,有眼力的敏锐,更有觉悟的光亮!

南京文化名人徐明德、孙尔台、赵锐、方政也在自由发言阶段畅谈了自己的想法,李文宝‘、杨骥、张国凡、徐廷华、高淑珍、林康、张伟斌、汤雅洪、叶光明、吴红英等也观看了影展,诗人张学庆现场朗诵了自己为此次影展写下的精彩诗作。

此次视频展是探索艺术传播方式的一种积极尝试。就摄影而言,一般影展成本高,受众面也较窄,而视频展则利用大屏投放,在节约活动成本的同时,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效果;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及交流互动,扩大受众面,让作品的艺术审美更具可感、可见的理论深度。(齐圣)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