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镇江:用好“数治+标准”金钥匙 开启和美乡村幸福门

来源:改革网作者:黄钰之时间:2023-12-06

       改革网讯  近年来,镇江市抢抓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国家级改革试点机遇,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通过创建“数字化+标准化”的“镇江模式”,抓牢抓细抓实日常“小管护”,保障基层群众关切“大民生”,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从干净整洁有序到生态美丽宜居的“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他治”变“自治”,蹚出管护新路径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更能贴近基层实际、更为经济合理、更加务实管用的新型管护模式,真正实现了由政府“包揽”式向“党员示范+村民自治+政府购买服务”式的转变,在有效充实管护队伍的同时,保障了管护工作高效运转。党员示范,点燃管护“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农村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基层工作的“两条腿”作用,创造性地把基础设施管护的着力点前移至农村“两小”组长上,使之成为日常监管的骨干力量。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身优势参与一线管护,变“指挥干”为“带头干”,组建上百支“红色先锋队”,累计开展长效管护“红色志愿行动”3600余次。网格治理,筑牢管护“前沿阵地”。明确网格长牵头负责设施日常管护,确保管护工作“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镇”。通过公开择优方式选聘专职管护人员,优先向农村“5060”人员倾斜,帮助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就业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市已组建近万人的专职管护队伍,其中“5060”人员占比达到了70%以上。群众自治,凝聚管护“磅礴合力”。通过“一图读懂”创新形式将管护最新政策、理念精准传递至基层,送入农户,深入人心。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星级评定”和“争星论坛”活动,将管护工作的具体要求凝炼成为群众通俗易懂的“五星十条”,采取动态“管星”,评出差距、评出优秀。积极发动“两代表一委员”、本地企业家、异地乡贤等出资、出智、出力设施管护。

“民居”变“风景”,绘出农村新画卷

       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社会、商业、民间资本投入为补充,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实现人员管理有报酬、损坏维修有资金。下好整合“先手棋”。健全财政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采用“大专项+任务清单”资金管理方式。在预算编制环节归并设置管护“大专项”,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河湖长制等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资源,集中投入。通过“任务清单”厘清各类管护刚性支出,强化专款专用。年度累计安排2亿元专门用于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投入190余万元用于支持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建设。打好撬动“组合拳”。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组合措施,有效撬动其他资金参与。积极探索村级管护市场化运作机制,将整体或部分运维工作“打包”给专业公司,提升管护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科学选择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等实施第三方管护。用好开源“关键招”。多渠道拓宽经费来源,大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农村“网红景点”,增加村集体组织收入,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安排一定比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产生的收益反哺于设施管护。

“突击”变“长效”,托起村民新梦想

       扎实做好管护工作不仅是在村庄“面子”上下功夫,更注重在提高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里子”上出实效。镇江市将管护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个性化优化评价细则、健全评价体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标准引领。在全省率先开展管护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和完善管护标准化体系,为设施管护工作护航,先后主导或参与《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制定出台了《农村(村庄)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通则》等4项省级地方标准和《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规范》市级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管护方式方法,有效提高了管护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扎实开展设施管护领域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推动试点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

       创新“数治”赋能。打造“5G+长效管护”工作品牌,通过治理入“网”、数据入“云”、服务入“心”,实现了管护现代化、服务精准化、运维常态化。创新研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并在全省率先开展试点,打破原先行业主管部门及运营企业“各自为战”的传统维护模式,改由平台统一“调度指挥”,村民动动手指即可实现全流程闭环处理。科学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护模式,推动管护时间由“8小时”向“24小时”延伸,真正实现了管护工作“全天候”“不打烊”。实施激励驱动。以考促管,激发“争先进位”驱动力,对管护工作实施“月暗访、季通报、年总评”,定期组织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现场观摩,有的放矢查摆问题,倒逼镇村两级责任落实、工作落地。设置考核优胜村(社区)资金奖励,建立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报酬相挂钩制度,有效调动管护人员积极性。(镇江市发展改革委 黄钰之)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