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9-28
改革网河北讯 为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破解“无编可用”和“有编不用”并存的情况,成安县积极探索构建“2+5”周转池体系,充分发挥编制资源的基础作用。
优化编制结构 做好“储”的准备
成安县认真梳理全县机构编制情况,把剥离职能后的富裕编制、改革后的空余编制、已分配未使用编制、编制数与职能不匹配的富裕编制纳入“周转池”管理,建立“2+5”周转池体系,“2”是行政、事业两大周转池;“5”是县直行政、县直事业、乡镇行政、乡镇事业、教师专用5个分类周转池,形成具备一定存量的编制资源库。
把握收放力度 完善“疏”的制度
成安县着眼实现周转编制使用效益最大、效果最好,注重在精准投放、有序收回、灵活调整上下功夫。
精准投放。将周转编制主要用于保障全县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建设项目、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以及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补充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确保县委有部署、机构能保障、编制跟得上。
有序回收。当相关机关事业单位因退休、调动等原因出现空编后,使用“周转池”编制的人员调整为使用本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用于周转的相应“周转池”编制予以收回。对使用“周转池”编制的人员离开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的,按照“人走编收”的原则,及时收回用于周转的“周转池”编制。
灵活调整。每年年底,结合上年度周转使用编制情况,在总量内统筹调剂周转池规模,及时收回因专业人才调离、辞职、退休等情况离岗后空余的动态编制,对“有编长期不用”单位或职能弱化、编制富裕的机构编制及时回收。确保职能强化、任务增加的部门“有编可用”,使周转池成为一个可持续使用的循环系统。
强化刚性约束 严把“流”的关口
用编单位根据发展和工作需要,确需使用编制“周转池”中的编制的,由行政主管部门向县委组织部报送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申请,经县委组织部确认后,向县委编办提出使用“周转池”编制的申请。县委编办经全面审核,研判核实后,提交县委编委会研究审定,并下发编制“周转池”使用批复文件。用编单位凭“周转池”编制使用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办理入编手续。县委编办负责对使用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规使用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严肃处理,不断提升编制周转池使用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成安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