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9-22
改革网河北讯 曲周县槐桥镇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依托“林果、棉纺、食用菌、杂粮加工”四大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农业+”融合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科技、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等多元素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业振兴新路子。目前槐桥镇棉纺加工规上企业有4家,年营业额均超千万元。打造姬松茸、羊肚菌种植基地500亩,带动了周边150多家农户增收致富。今年8月,相公庄村、小第八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
农业+旅游 赋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
槐桥镇利用林果特色产业资源禀赋,按照“稳面积、强质量、树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实施小第八生态林、相公庄苹果、后观寨晚秋黄梨基地提升工程。同时挖掘农作物的观赏作用,通过流转土地,打造西漳头油菜花、南寨油葵、四好路甜叶菊基地,在盛花期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踏青赏景、拍照留念。
同时,从林果特色产业入手,举办赏花、采摘、骑行等系列活动,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助力农旅深度融合。相公庄村以“苹果树下”为主题,开展科普教育、品尝特色美食、表演非遗演出,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期间,融合森林氧吧、康体养生、生态果园、科普教育等旅游形态,精心打造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村,带动乡村旅游。
农业+科技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该镇充分发挥县校五十年合作优势,加强与高校对接,将“科技小院”与镇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在刘李庄成立循环农业科技小院,与地复康公司共同开展生物有机肥和土壤改良研究,建立科技示范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西漳头银絮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技术引进与装备改造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成果,拥有国家专利三项,制定河北省技术标准一项,在棉花和甜叶菊种植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其中,争取专项资金30余万元,为5个专业合作社配备植保无人机、秧苗播种机、北斗导航、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备。积极拓宽智能农机使用渠道,为周边村民提供耕作、收割、植保等社会化服务,辐射面积达10万亩,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农业+加工 助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槐桥镇以棉业加工为引领,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棉纺加工规模。雪花棉业有20年发展史,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拥有“一种棉纱线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和五个实用新型专利,将传统的棉纱工艺进行改进,发展成从籽棉加工到皮棉、纺纱、织布、分切、折叠等深加工的新型纺织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以小米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向高端转型。鸿丰米业作为曲周小米加工行业典型代表,引进小米深加工成套设备、电子CCT色选精装设备等一系列先进的生产和加工设备,实现了从原材料加工到生产、包装全自动化,年加工谷类粮食5千余吨,销售额达五千万元以上。
农业+合作社 擦亮农产品特色品牌
该镇以二刚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国家级)为主体,探索“合作社+市场+基地+农民”食用菌种植新模式,大力发展姬松茸、羊肚菌等高档珍稀食用菌种植,通过惠农网、一亩网、拼多多、抖音等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达1700万元,带动全县和周边高端食用菌种植1700余亩,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曲周县利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长寿峪”商标,在主打的姬松茸鲜菇和干品上,2022年开发出了姬松茸系列产品,如姬松茸面条、姬松茸酒、姬松茸酱等,深受市场欢迎。
今年,槐桥镇争取设施改造提升资金23万元,用于扶持发展高档珍稀食用菌种植产业,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扩大规模、提高品质等方式,打造了500亩姬松茸、羊肚菌种植基地,带动了周边150多家农户增收致富。
曲周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