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6-05
改革网河北讯 临漳县在推进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过程中,创新工作措施,利用四个月时间,完成54个行政村、12120户的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发证工作,跑出工作加速度。
登记队伍专门化。为加快登记速度,协调25名年纪轻、学历高且专业对口的人员,组成服务小分队,队员们集中专业培训,集体探讨工作方法,熟练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为登记加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数据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将原有登记档案标准化,以不动产单元号为主线将原有档案数据、地籍调查成果等基础数据整合,形成标准数据交换文件和元数据文件,建立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电子信息库,为登记加速提供数据支撑。
审批过程智能化。开发的农村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工作系统,实现矢量数据和图形数据智能挂接、现有宅基地类型智能分类等数据衔接和数据审核的智能化,全程无纸化,切实提高了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工作的便利度和准确性。
问题处置“手册”化。制定问题处置手册,充分缓解基层人手不足、方法不对等问题。同时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做主,积极引导村集体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群众共同商讨、共同决定,切实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为登记加速扫清问题障碍。
登记成果公开化。始终坚持“群众事情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及时将登记成果按照要求,在村民小组信息公开栏等村民活动相对集中的地点张贴公告,同步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登记成果信息,公告期不少于15天,确保登记工作公开、透明,最大程度的给予群众知情权,为登记加速提供坚强保障。
上门服务集中化。为群众提供信息核实、数据补充、资料收集等服务,耐心向群众讲解登记政策,现场帮助群众解决相关问题,切实当好群众的讲解员、服务员,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通讯员/孟宪濮 张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