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清凉度过这个夏天,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国网湖南电力今夏多措并举保供电

来源:改革网作者:侯建明 龙锦涛时间:2025-07-25

改革网讯 (侯建明 龙锦涛)大暑节气,蝉鸣鼎沸,受第6号台风“韦帕”倒槽影响,湖南高温天气暂时退场。“热”是近期湖南天气极为突出的特点,火红的太阳更是今夏湖南的主色调。

就在7月15日,湖南省气象台发布了2025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7月16日23时15分,湖南电网最大负荷攀升至466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较去年迎峰度夏历史最大负荷4611万千瓦增长53万千瓦。此前,湖南电网还曾遭遇多轮特大暴雨,在水与火的交锋中饱受考验。

面对持续高温极端天气和不断攀升的电力负荷,湖南全省上下积极调度,源网荷储协同运行,目前省内电源可调电力4000万千瓦,最大外电1226万千瓦,扣除备用后最大供电能力为5076万千瓦,电网整体运行平稳,设备健康可靠。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筑防线

受连续高温天气与经济稳步增长双重驱动,湖南全省用电负荷连续高位运行、预计将突破5000万千瓦历史极值、增长8.4%,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预计将达到5200万千瓦、增长10.8%。

7月9日上午,全省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调度会在长沙召开。省领导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全方位准备、多维度应对,积极主动打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战。争取在5000万千瓦负荷水平以下确保不采取需求侧控制措施,让全社会“无感”用电;在5200万千瓦负荷左右存在刚性缺口时及时启动预案、采取有力有序措施守住目标底线。

湖南不打无准备之仗。6月2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低端送电,具备400万千瓦送电能力。预计9月双极高端直流系统投产送电,届时工程整体将竣工投产,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换流站—衡阳±800千伏换流站全景。(国网湖南电力供图)

7月1日,随着洞井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台主变顺利投产,湖南省2025年主电网迎峰度夏12项重点工程“630”攻坚任务全面完成。通过深挖省内电源潜力,有效提升中小火电、水电顶峰能力,确保火电2600万千瓦、水电1200万千瓦供给能力,供电能力较去年提升300万千瓦以上,为今年夏季电力可靠供应提供坚强支撑。

国网湖南水电公司所辖柘溪、凤滩、东江3座水电厂共安装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41.25万千瓦,占全省水电总装机容量的约15%。国网湖南电力科学调度,柘溪、凤滩两大水库目前处于高水位运行,加上东江水库蓄水,储能值达13亿千瓦时。国网湖南水电公司进入保供状态,确保所属22台发电机组随时顶得上。

挺膺担当,保供一线送光明

“岳阳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需注意防范!”“壶瓶山泉坪村山体滑坡!”“桑植县暴雨,洪水漫过了村道!”盛夏未至,湖南电网就经历了多次暴雨的“洗礼”。

5月22日凌晨,常德市桃源县遭遇极端暴雨天气,部分区域伴有山体滑坡、道路淹没、交通受阻,基础设施受损。桃源县第十中学一楼进水,教学楼、食堂涨水1米多,情况危急。国网常德供电公司理公港供电所出动所有在所工作人员闻讯火速奔赴抗洪一线,背着孩子们蹚过湍急的洪水,成功转移774名师生转移到供电所内。

6月20日6时,张家界桑植县平均降雨量231.9毫米县城超保证水位2.38米,乡镇多条山溪顷刻暴涨为汹涌洪流。张家界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队员开展防汛特巡,重点检查河道、沟边、低洼处的电杆、拉线,是否有松动等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争分夺秒展开暴雨抢修救灾工作,在真正的高温“烤”验来临之前,坚强的湖南电力人全力以赴筑牢了坚固的光明防线。

今年夏天,电力需求激增的同时,“湖南‘无感’用电”再一次成为了社会热词,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指示。

7月4日上午10时左右,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10千伏响花线现场,无风、无云,湛蓝的天空下烈日高悬,国网湘潭供电公司配网应急响应中心员工刘卓和同事们头顶烈日,挥洒汗水,开展带电作业,快速消除线路瓷瓶隐患,任凭豆大的汗珠如雨珠倾泻而下。

国网湖南电力工作人员在湘潭市10千伏响花线开展带电作业,快速消除线路瓷瓶隐患。(国网湖南电力供图)

7月10日上午,环保中路上,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顶着38℃高温,在10千伏李家塘线开展立杆作业,只为让周边20个小区和工厂实现“无感”用电。据统计,度夏前,长沙电网244座变电站、500余条输电主线路已完成全面“体检”,126条设备缺陷被精准治理,为电网健康度夏扫清障碍。

度夏以来,湖南全省累计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11115次,779名不停电作业人员和166台绝缘斗臂车随时进行抢修待命,有效保障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科技助力,智慧电网显身手

机器狗自动巡检变电站、无人机运送抢修物资、大模型生成转供方案……用电负荷接连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湖南电网的科技含量也日创新高,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纷纷派上用场,应对“烤”验。

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长沙220千伏延农变电站里,一只机器狗根据设定好的巡视任务和线路,对主变压器等设备进行红外测温、油温油位检测和外观缺陷识别,实时将图像和检测数据转到后台,将人工巡视2小时的时长缩减至30分钟左右。据了解,机器狗安装了激光雷达、可见光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腿部配备了多种传感器,不仅能在道路上快速行进,还能爬楼梯、过草地。

配网是电网的“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用电感知。7月8日,株洲市区气温已飙升至38摄氏度。烈日炙烤下,国网株洲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员工谭彧曦与同事正对10千伏张长线这条长达906米的“地下动脉”进行隐患检测。他们熟练地将电缆振荡波检测仪接入电缆。施加20千伏脉冲电压,配合纳秒级检测系统,仅用时5分钟,仪器便精准定位到电缆绝缘薄弱部位,精度达到0.1米级。

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设备的“黑科技”在于可以捕捉最低50皮库(pC)的微弱局部放电信号,单次检测长度可达5公里以上,是电网运维的精密“听诊器”。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株洲工业负荷大,地下电力电缆供电占比高。传统红外测温和带电检测手段难以有效发现其潜在运行问题。而振荡波技术通过波形反射,能更灵敏地诊断电缆健康状况,在株洲应用效果显著。

在空中,各种无人机大显神通。不久前,湖南北部一条超高压线路出现影响送电的缺陷,来自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无人机巡检中心的应急抢险小队连夜赶赴现场,立即部署2台系留照明无人机。4名工人借助应急照明奋战6个小时,顺利完成抢修。

攻坚克难,靠的是敢战能胜的强大本领。面对高温和极端突发天气,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湖南电网平稳有序运行的背后,是汗水与血泪拼搏的结果。湖南电网人将时刻做好准备,在保电关键环节、群众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