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时评

如何读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时间:2025-07-16

□本报评论员付朝欢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新时代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距离上一次召开已有十年。这两次会议分别在“十三五”和“十五五”即将开局之际召开,体现了城市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规划的同步谋划、同频共振。

回看历史上的城市工作会议

回顾历史,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频次并不高,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次会议都紧扣时代背景和城市发展需求,作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部署,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产生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3月,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被认为是最早的“城市工作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9月和196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明确了城市定位,并强调城市工业要做好对农村的支持。

1978年3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主要讨论城市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2015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之久。从“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名称之变,昭示会议规格的提升。

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不妨以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的年份为节点,分别来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城市数量”指标的增长情况——

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近18%上升到近55%;截至2024年底,这一指标提升至67%。

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3个;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市数量达到694个。

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判断: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据此,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围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会议提出城市内涵式发展战略取向,部署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城市工作要把握好几组关系

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城市工作,应注重把握好几组关系。

城与人的关系。“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人民城市”的理论起点。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城与乡的关系。没有脱离乡的城,也没有脱离城的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城市不断更新,乡村也要持续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和区域的关系。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提出“跳出上海看上海”“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城市的发展要有区域观,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周边地区发展的协同关系,特别要做好区域协调发展这“一盘棋”的大文章。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也当是题中之义。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