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杨邵灵时间:2025-07-14
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暨文山智铝项目正式投产
本网讯 7月9日,云南绿色铝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现场会在红河州泸西县召开。会上,举行了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暨文山智铝项目投产仪式,项目聚焦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为云南奋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注入强劲动能。
会议在云南省红河州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设立主会场,在云南省文山州绿色铝创新产业园设立分会场。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俊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慈善总会会长王树芬,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雷洋,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等领导和企业嘉宾在主会场参会;云南省副省长刘勇,省政府副秘书长冯震,文山州委书记赵国良,州委副书记、州长马忠俊等领导和企业嘉宾在分会场参会。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致辞
红河州泸西县、文山州砚山县分别与魏桥集团共建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和创新产业园,是云南省绿色铝产业的重要标志性项目。受省委书记王宁同志委托,王予波代表省委、省政府祝贺项目投产。他指出,产业园的建成,是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具体实践。他对项目发展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以重点项目落地为抓手,加快绿色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要以全产业链为方向,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绿色铝产业;要加快向终端产品拓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要加快向新型产业跃升,以科技赋能驱动传统企业迭代升级,推动铝产业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二是打造园区经济发展的示范标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园区发展定位,政企联动、同向发展,打造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和改革创新的示范标杆,全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推动云南现代化建设。
王予波强调,全省各园区要更好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主引擎作用,统筹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提质、经营主体引培,以工业企业的聚集发展支撑园区经济的跨越振兴。各地各部门要始终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办实事、解难题,热情、周到、优质为企服务,当好企业发展“最佳合伙人”。希望广大企业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云南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运营,在合作共赢中做大做强。
王予波实地调研云南宏合公司,希望企业扎根云南、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实干担当,政企携手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在致辞中表示,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的顺利投产,标志着红河州绿色铝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红河州将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用好国家开发开放平台及优惠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承接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业落地红河。州委、州政府将以优质营商合作品牌护航企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在致辞中指出,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是魏桥创业集团和云南省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是锚定全球铝行业技术最领先、能耗最节约、环境最友好、用能最绿色的示范性项目。产业园依托云南的绿色能源优势,发挥魏桥的技术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产业集群的龙头优势,实现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与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绿色铝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他对多年来云南各级各部门热情专业的服务保障深表谢意,并希望与更多企业携手,在这片投资热土上捕捉新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会上还举行了魏桥集团向云南省慈善总会捐赠公益车辆仪式。此次魏桥集团共向云南省慈善总会捐赠王牌MPV520辆、资金780万元,合计总价值1.01亿元,用于支持云南慈善福利公益事业。
在主会场随后举行的投资云南·绿色铝产业链招商推介会上,赵俊民从国家政策、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方面介绍了云南发展绿色铝产业的优势和潜力,重点推介了云南亲商富商安商新环境,对企业家们来滇投资兴业发出邀请。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绿色铝延链补链强链作为打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的重点领域,加快建设“绿色铝谷”,推动绿色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9日,云南绿色铝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现场会在泸西县举行
加快建设“中国绿色铝谷”推动云南绿色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月的云岭大地,骄阳似火,生机盎然。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暨文山智铝项目的正式投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亲临云岭大地考察时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也是云南省绿色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绿色铝谷”建设迈入快车道。
今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加快打造“绿色铝谷”作出系统安排部署。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把绿色铝延链补链强链作为打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的重点领域,依靠科技发展精深加工,全力以赴推动绿色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领域拓展,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谷”。
工业经济增长的“硬核支撑”
云南绿色铝产业的发展,堪称“乘势而上”的典范。自“北铝南移”战略深入推进以来,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绿色能源优势——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90%(1.5亿千瓦),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仅0.1073千克/千瓦时(全国最低,约为全国平均水平1/5),迅速成为全国绿色铝产业的“投资热土”。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2023年,云南绿色铝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24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500亿元,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率达11.5%,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硬核支撑”;2025年,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近年来产量相继迈上400万吨、500万吨门槛并稳步提升,今年有望突破600万吨,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云南对“绿电+铝”模式的深度实践。云南宏泰、云铝股份等龙头企业,80%以上的电解铝生产使用水电、光伏等绿电,文山州每生产1吨铝较火电减少8吨二氧化碳排放,真正实现了“绿电铸铝、低碳生金”。如今,云南电解铝产能指标规模约830万吨(占全国1/5),已形成文山(343万吨)、红河(248万吨)两大核心产能区,联动大理、昭通、曲靖、昆明等地协同发展,“2+4”的产业格局已然成型。
王予波在云南宏合公司调研
从“链”到“群”的高端跃升
如果说规模是产业的“骨架”,那么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则是其“血肉”。云南绿色铝产业正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推动产业从“原料输出”向“高端制造”加速转型,上演着“点铝成金”的传奇。
由红河州、泸西县与魏桥集团共建的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规划面积8377亩,定位“绿色、低碳、循环、智能”。首批生产线采用600千安特大型电解槽及全球首个电解铝AI智能系统,吨铝电耗仅12500度,较行业平均低500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仅1.8吨,较传统火电下降86%,技术指标全球领先,堪称“绿色铝智造”的“云南样板”。
作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绿色铝项目(年产203万吨电解铝)的文山智铝项目,由云南宏泰主导。项目投产后,带动17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实现90%以上铝水就地转化(年节省熔铸、运输成本约6亿元),推动文山州电解铝产能跃居全省第一(343万吨),真正实现“铝水直供、短流程生产”的高效模式。
两大项目的落地,不仅让云南电解铝产能规模再创新高,更推动全省形成“文山—红河”双核引领、多园协同的产业集群。目前,文山州围绕魏桥、神火等链主企业,构建“阳极碳素—电解铝—铝水初加工—铝精深加工—再生铝”全产业链集群;云铝股份在昆明、曲靖、昭通等六州八县布局8个铝产业集群基地,2025年将建成“3+3”六大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集群(3大电解铝基地+3大铝加工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如果说“规模”是产业的“量”,那么“高端化”则是其“质”。云南绿色铝产业正以“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产品从“初级原料”向“终端精品”跨越。
文山州富宁产业园的云南万泰新材料科技,扩建年产10万吨新能源电池铝箔项目(满产后年产值超20亿元),其生产的电池铝箔厚度仅0.005mm(双零铝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性能达国际顶尖水平;砚山园区的云南创格新材料科技,生产的高端铝合金(偏析层仅30-50微米),组织紧密、均匀,已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拼图”。
云铝股份研发的高端铝合金紧固件材料,突破国内“卡脖子”技术,用于飞机结构连接、航天器部件固定;其A356铸造铝合金市场占有率保持20%以上,高端铝焊材占据国内40%市场份额,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真正实现了“云铝制造”向“云铝智造”的跨越。
从“铝水直供”到“精深加工”,从“工业原材料”到“高端新材料”,云南绿色铝产业正以创新为笔,在价值链高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
绿色,是云南铝产业的鲜明底色。云南以“绿电生产+循环利用”为双轨,推动产业低碳化转型,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云南宏泰、云铝股份等企业,80%以上的电解铝生产使用绿电。其中,云铝股份建成25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并研发“光伏直流直接接入电解铝”技术(转换效率98%,较传统逆变模式提升18%);文山州每生产1吨铝较火电减少8吨二氧化碳排放,绿电优势转化为显著的环境效益与成本优势。
云铝股份与索通发展合资建设90万吨阳极炭素项目,提升铝用炭素自给率,降低生产成本;自主研发铝灰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电解铝危废“吃干榨尽”,成为全国铝行业首家“无废集团”试点单位。从“废料”到“资源”,云南铝产业正以循环经济为笔,绘就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
多重优势叠加的必然结果
云南绿色铝产业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多重优势叠加的必然结果。这里既有“绿电如海”的资源禀赋,又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更有“政策护航”的制度保障,共同构成了产业发展的“黄金三角”。
云南的绿色能源,是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宝藏”。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90%,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星罗棋布,如同为绿色铝产业安装了一台“永不停歇的绿色发动机”。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仅0.1073千克/千瓦时(全国最低),让云南铝产品的“绿色标签”含金量十足。这份“绿电优势”,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更让“云南铝”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低碳竞争力”。
云南,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汇点。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持续释放,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务实推进,让云南“连南接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对内,云南绿色铝产品可快速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经济核心区;对外,可依托中老铁路、中缅经济走廊等开放通道,出口至东南亚市场。南亚东南亚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快,人均铝消费水平低,发展潜力巨大,为云南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出海”空间。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将绿色铝列为鼓励类产业,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等优惠政策;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基建等“保姆式”配套支持,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今年以来,云南先后高规格举行政企恳谈会、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邀请企业家“坐前台、站C位”;创新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变“坐等”为“上门问诊”,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这份“政策温度”,让企业在云南投资兴业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绿色铝产业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云南将以文山、红河为重点,联动大理、昭通、曲靖、昆明等地重点绿色铝园区,聚焦“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围绕建筑结构、交通轻量化、包装容器、电力电子、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铝加工企业、配套企业,加快发展轻量化板带箔和挤压材、光伏型材、电子型材、铝合金轮毂、轻量化车身、航空航天用铝材、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等精深加工及终端产品,同步推动再生铝与铝加工融合发展,实现“以企兴园、以园聚链、以链集群”。
同时,云南将营造产学研用一体的绿色铝协同创新生态,整合昆明理工等高校及云南高等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资源,支持企业在滇设立研发机构,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加强绿色铝标准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资源共享、铝水直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打造“产业链高度协同、供应链稳定可靠”的绿色铝产业生态圈。
力争用3—5年时间,云南绿色铝产业将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形成一批产品层次搭配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力强、配套协作完善、集群效应显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铝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在全国铝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从“绿电铸铝”到“高端智造”,从“产业集聚”到“生态共赢”,云南绿色铝产业正以“绿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云岭大地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未来,随着“中国绿色铝谷”的加快推进,云南必将为全球绿色铝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云南智慧”,在“双碳”目标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文/杨邵灵 图片来源:云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