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衡有办法”:改革赋能促发展 创新驱动谱新篇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5-07-04

——常宁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近年来,常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央、省市改革部署,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谋篇布局强统筹,改革机制日益完善。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健全“党委统筹、改革办牵头、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深改委及时召开会议,审议改革文件,制定重点改革任务清单,构建起“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的闭环体系。严格落实“一把手”抓改革责任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督察”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改革责任。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年度绩效评估办法》,建立园区赋权改革机制,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全面落实“136”工作机制,聚焦企业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形成“首位确认制”服务模式,聚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常宁营商环境品牌,推动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提位争先。

常宁市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俯瞰图

聚焦发展主战场,重点领域改革突破。经济体制改革激发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多个部门资源,形成“大统计大税务大财源”工作格局。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将172项审批事项下放园区,建成政务服务大厅,完成水口山经开区社会事务剥离,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创新“党建+产业联盟”模式,全市组建32个产业联盟,带动13个村集体经济破50万元,新河镇大禾坪村等4个村收入超百万,相关经验获省委内刊推介。民生领域改革温暖民心。教育改革精准发力,推行“民转公”改革,增加学位3825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全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社区),大病不出县。生态与基层治理改革协同推进。探索市场化矿山修复机制,完成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造林绿化工作获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柏坊镇新柏村、塔山瑶族乡西江村等试点村实现村貌焕新、产业增效,集体经济年均增长幅度明显。

试点创新树标杆,改革品牌亮点纷呈。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打造一批具有常宁特色的改革品牌。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通过“三单制”管理提升医院执行力,市妇幼计生中心清廉医保经验获得衡阳市纪委肯定。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开展“八项排查”,清缴资金52.01万元,规范成员身份1.3万余人,相关做法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典型案例。积极推进医防融合试点,培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机构探索医防融合发展新路径,组建全科诊疗服务团队,实行包村到户,定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医防融合”向纵深发展。

总结提炼强宣传,改革影响力持续提升。注重改革经验总结与推广,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推介改革案例经验百余篇次。《常宁探索“油茶之乡”基层治理新路》等经验在《湖南日报》刊发,水口山开发区赋权改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做法获国家级媒体报道。“县域医共体建设”“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等案例入选省级改革典型库。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未来,常宁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宁篇章提供更强劲的改革动力。

(常宁市委改革办供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