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5-07-02
——衡东县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十四五”以来,衡东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工作呈现积厚成势、系统协调、全面深化良好局面,为实施“1136”城乡融合战略,建设“环境优、产业兴、企业旺、实力强、百姓富、社会安”的县域经济强县提供了强劲改革动力。
强化制度保障,改革引领力不断彰显。县委、县政府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定期研究,以“清单工作法”推进改革实施。每年以年度“十大改革创新”为统领,带动具体改革事项全面落实,搭建改革梯次推进框架。建立政府序列单位重点工作督导体系,开展“减负赋能提效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县域治理水平。大力培育党员“创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制度保障,党员创客工作经验入选湖南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示范案例和《人民日报》《党建参阅》全国党建品牌案例。在全市首创“百企评百岗”评议活动,深入开展优化干部作风三年行动、“我在衡东‘闯、创、干’”“五比五看”揭榜竞优等活动,以优良作风建设保障改革攻坚。创新推行安全生产“点位工作法”,做到责任全链条、监管全领域、宣传全方位、督查全覆盖,获2023年省政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
衡东泵业智造产业园
突出赋能发展,改革驱动力不断增强。打造“党建联盟、产业连片、乡村联兴”模式,促进资源联享、利益联结、乡村共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构建“1+8+N”项目建设协调指挥体系,项目建设“五每”工作法获2023年省政府通报表扬。纵深推进“五好”园区体制机制改革,2023年衡东经开区在一年内成功完成省级化工园区认定、调扩区,2024年化工片区成为全省首家获批同意启动扩片工作的园区。实施“一金一药两材三特”产业升级工程,泵业制造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名单。推动红色文化、土菜文化、印章文化深度融合,建立衡东大文旅发展格局,举办土菜文化旅游节、衡东印章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大会,打响“土菜名县”金字招牌,以罗荣桓故居为中心,打造罗荣桓故里大景区,推动县域内景点联片发展。创新招商模式,构建“7+5+5”立体化大招商格局体系。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超期默认、容缺办理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用好“免申即享”“直给直享”机制,创新推出涉企“综合查一次”“企业宁静日”等制度,严格落实赋“码”入企,打造“投资衡东、诸事亨通”营商环境品牌,2022、2023、2024年,营商环境考核测评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大力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优化提升,衡东县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衡东浦鑫国有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AA”信用等级。
聚焦民生提质,改革向心力不断汇聚。探索建立“屋场+养老”服务新模式,兜牢养老保障底线,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委改革办到衡东学习观摩改革成果,改革“朋友圈”持续丰富。高位推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将规模小、生源少、质量偏低的学校合并到师资强、质量优、条件好的学校,形成规模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以“核心校+骨干校+成员校”的框架模式,成立衡东一中教育集团,发挥集团办学效益。完成乡镇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撤并,实行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新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三级医共体”管理模式,实现医疗机构优势互补、统筹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在全省首创“网格+司法+法庭”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纠纷治理由“被动灭火”向“前置防火”转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衡东县委改革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