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2022-2023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在京发布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5-05-23

北京以突出的气候雄心与低碳状态表现排名榜首,成都、宁波、深圳分列第2~4位

改革网讯  记者薛秀红报道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5月22日发布《中国城市双碳指数》第3期报告。报告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110个重点城市的“双碳”进展态势开展了系统评价。其中,北京以突出的气候雄心与低碳状态表现排名榜首;成都、宁波、深圳分列第2~4位;昆明、上海、广州等城市跻身前10位。

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城市低碳转型对全国“双碳”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为客观反映我国城市“双碳”工作进展态势,识别推广最佳实践,助力全国一盘棋梯次有序“碳达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开展了中国城市双碳指数(CCNI)第3期年度评价。

除总分进入前10名的城市外,东中西部还有一批城市在分项评价中有良好表现。其中“气候雄心”分指数的前10名还包括青岛、武汉、南京、衢州、嘉兴;“低碳状态”分指数前10名城市还包括海口、南宁、长沙、厦门;“排放趋势”分指数的前10名城市则包括吉林、延安、洛阳、焦作。

本期指数评价期内,我国能源转型又迈上新的台阶,可再生能源装机继续领跑全球。但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环境约束偏紧、交通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货运为主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性改变,绿色低碳转型的结构性压力依然显著。

课题组对本次评价有四个主要发现,既反映出积极进展,也识别出城市转型中面临的挑战。一是城市气候雄心连续两年上升,但部分城市排放增长较快。在城市“双碳”指数三大指标中,气候雄心连续两年上升,而低碳状态这个关键指标与上期基本持平,但部分城市排放量出现新的峰值,导致达峰趋势指标得分出现较为显著的下降。这凸显出低碳转型还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二是多地气候行动形成了良好实践,但分解推广需要目标引导。评价发现,多数城市“碳达峰”目标和“双碳”行动路径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以利于引导各界参与,为诸多良好实践的借鉴推广创造动力。三是分布式光伏有效推动了东中部城市能源清洁转型,但并网消纳存在挑战。在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省份,也存在着风光等新能源消纳的挑战。四是降碳和减污协同初见成效,但协同程度还需大力加强。说明一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工作还只是初见成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识别的问题,课题组对评价城市提出四点行动建议。

一是进一步细化碳排放双控目标并分解到城市,完善城市“双碳”工作的约束激励机制。建议参评城市加强碳排放和可再生能源消费等关键指标的统计和公开,以利于动员各界参与城市的“双碳‘进程。

二是建立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提升供给能力。当前,在新的能源供应和运行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应综合考虑区域能源需求变化,加强化石能源消减目标路径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衔接,以及能源转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三是加强协同增效,更加高效地同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这种协同效应不仅有助于实现美丽城市的环境目标,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增长。

四是通过信息披露调动绿色金融和绿色供应链等市场力量,促进企业承担减排主体责任。构建绿色企业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评估和激励,促使企业主动承担减排责任,从而调动市场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