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神东煤炭:逐绿前行 绘就绿色矿山新画卷

来源:改革网作者:史云爱时间:2025-04-27

春和景明,正是踏青寻绿好时节。站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最高处,放眼望去,远处已有成片的小草泛着浓浓绿意,阵阵微风轻拂,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草香,令人心旷神怡,上山的游客游玩于其间,尽情享受着新生的绿意与春日的宁静。

碧波、绿廊、沙退绿进的生态长卷在神东矿区次第展开。在“双碳”战略指引下,神东以“破壁者”姿态闯关突围,构建起“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四维攻坚体系,将“两山理论熔铸为“地下黑色乌金,地上绿色银行”的生动实践。

厚植生态底色 增加发展含绿量

群山着新色,绘绿正当时。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让绿水青山常在,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植树增绿,也是一代代神东人年复一年始终不变的传承接续。

图为职工在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植树

每年春天,神东干部职工一同挥锹铲土、围堰浇水、扶苗培土,为矿区种下绿色希望。

这不仅是一次次具体的行动,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共识。2024年,神东栽种乔木约22万株、灌木约45.4万株。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计划完成13,000亩,实际完成21,015亩,超额完成指标任务。不断开展的增绿工作,神东矿区植被覆盖率由3%提高到66%以上,植物种类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134种。

多年来,神东坚持以系统思维破解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一难题,创新“三期三圈、四水统筹、五林协同”生态保护模式,构建起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空间结构,实现了原有脆弱生态环境正向演替,形成良性的矿区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主动型绿色发展之路,探索形成了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神东模式”。

图为神东煤炭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

曾经,黄沙漫天的矿区,如今栽植松柏400多万株,乔灌木4900万株,草地606平方公里,构建起层次分明的乔灌草立体生态系统。

“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身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这是神东矿区居民近年来最真切的感受。2024年,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迎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著名作家在此寻找“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学表达;海外媒体用镜头记录神东这片土地“采煤不见煤”的奇迹。

图为著名作家在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采风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入选了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24年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共治典型案例。

生态改善带来的变化悄然显现。今年春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再次“作客”神东矿区,这种对水质极度敏感的“环境质检员”,也为神东的生态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从沟壑纵横的采煤沉陷区,到草木葱茏的生态示范基地,神东用年复一年的接续奋斗证明:当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土地,每一株破土而出的新绿,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回答。

节能减排 深挖绿色发展潜力

走进乌兰木伦煤矿地面矸石充填项目,偌大的厂房内,一排排设备整齐排列,轰隆隆地正在平稳运行。“煤矸石通过颚式破碎机、对辊式制砂机两级破碎后进入球磨机进行研磨,研磨至设计粒径后进入搅拌系统制备目标浓度浆液,成品浆液经高压注浆泵加压后通过长距离管道和注浆钻孔充填至煤矿井下采空区……”这是乌兰木伦煤矿地面矸石充填项目的主要工艺和运行方式。2024年5月,乌兰木伦煤矿建成了年处理矸石量50万吨的地面矸石充填项目,自运行以来累计充填矸石量67,068.65吨,在实现地面矸石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解决了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问题。

图为乌兰木伦煤矿煤矸石充填项目

在这里,煤矸石不再是矿山“废物”,通过充填系统可将矸石回填至井下采空区,实现了“煤矸石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在实现地面矸石无害化处理的同时,也解决了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问题,为矿区煤矸石消纳处置难题和生态综合修复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

瓦斯也不再是谈之“色变”的气老虎,而成为点亮万家灯火的清洁能源。保德煤矿积极探索瓦斯抽采模式,坚持“超前预抽、通风治理、采空区抽采”的瓦斯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抽采出来的瓦斯,经细水雾输送管道输送,中间经过水封阻火器、过滤器过滤、干式阻火器后输送至内燃发动机,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今年,保德煤矿将“气老虎”转变为“清洁能源”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技术手段将瓦斯转化为清洁能源,减少了废气排放,净化了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了安全、环保、经济效益“三丰收”。

矿井水也正经历着蜕变之旅。矿井水的处理和再利用是神东绿色发展的重点,矿井水“三级”(采区沉淀系统、地面与处理系统、深度处理和蒸发结晶系统)处理系统,如同给矿井水安装了“生态滤芯”,让矿井水获得新生,经三级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生态绿化区灌溉;矿井水中的副产品盐也进行了资源化回收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当矿井水经过“三级”净化,完成蜕变之旅后就不再是环境负担,而是滋养绿意的生态水源。

从矸石回填到瓦斯发电,从废水利用到资源回收,神东正将每一个环节都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实践课堂。

生态惠民 提升生态“含金量”

在神东绿色发展版图上,沉陷区治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神东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让绿色产业兴起来,绿色动能强起来。

布尔台生态示范基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相得益彰,一边是绵延不断的光伏矩阵,源源不断地输出清洁电能;另一边是整齐排列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面种植着各色新鲜蔬菜。这片曾经沉寂荒芜的沉陷区正以蓬勃生机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图为布尔台沉陷区“生态+光伏”项目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神东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布尔台沉陷区探索出了发展“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其他”综合治理模式,建成4万亩生态治理+50万千瓦光伏发电+1万亩牧草产业的示范基地,年发电约10亿度,年产牧草约1万吨,全力实施观光农业、现代养殖、沙棘沙柳等配套产业项目,形成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经济体,走出了一条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种养结合、产业振兴、治沙固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之路。

依托生态+光伏综合治理示范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入股等方式带动乌兰木伦镇巴图塔村增收致富,当地居民也通过参与光伏板搭建、生态管护与抚育等工作获得直接劳务收入,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赢。

生态治理的同时,神东还致力于为公司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更多的绿色成果惠及职工群众,同时让生态保护的成效真正融入生产生活中,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布尔台生态基地现代化温室大棚里面种植的蔬菜

现代化温室大棚里,工作人员根据公司食堂的订单现摘现装。“我们每天根据蔬菜的成熟情况,接受公司40多个食堂的预订配送,都是现订现摘,保证公司职工吃上‘田间到餐桌’的新鲜健康蔬菜。”工作人员笑道,他的身后,一畦畦碧绿的生菜上还挂着水珠。

这片曾经因采煤而沉陷的土地,如今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与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犹如一块块拼图,“拼”出了传统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图景。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神东生态治理的涟漪还在不断扩散。在绿色矿山建设的道路上,神东不断开辟着生态治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新支点,力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用智慧与行动书写着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新篇章。未来,神东将朝着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史云爱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