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在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来源:作者:时间:2025-03-28

□ 中共福州市委

“福州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于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才能使福州的改革开放事业谱写出最宏壮的乐章。”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福州的市委书记,在福州工作了六年多,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宏大格局、远见卓识,亲自领导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战略工程),并提出要在“3820”战略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二三十年时间,把福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福州发展擘画了跨世纪宏伟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座城市充满惦念牵挂、寄予殷切期望,深情地说“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在推动“3820”战略工程实施过程中,习近平同志以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大刀阔斧、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开创一系列重大实践,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福州始终带着特殊感情、特殊责任、特殊使命、特殊担当,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指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深刻感悟“跳出福州看福州”的战略思维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州任职,就以调查研究开路,深入思考发展问题,从1990年4月到1992年5月,有2/3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酝酿。他要求福州干部“跳出福州看福州”,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谋划发展,并推动成立课题组,分赴广东、海南、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发展战略研究,为福州长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习近平同志说:“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中长期10年、20年的发展目标,还要考虑到要有远期30年、50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习近平同志敏锐洞察、准确把握福州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3820”战略工程,系统谋划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即从1992年起用3年时间到1995年使经济上一个大台阶,主要指标在199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用8年时间到2000年,使全市城乡各项人均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用20年时间到2010年左右,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平均发展水平。

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与国际化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战略安排上分三步走: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同“3820”战略工程的8年、20年目标相衔接;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努力实现第三阶段目标,使福州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从时间节点上看,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与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高度契合。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调研时,每到一处都深情驻足,指出“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跟我们当时设想是一致的,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2024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3820”战略工程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既要谋长远之势,也要行长远之策,路子对了,就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30多年来,福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续传承弘扬、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化落实强省会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8.47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八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荣膺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成为全球5个获奖城市之一。

二、深刻感悟“江海兴,则福州兴”的战略指引,坚定不移向海进军,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

早在1991年,习近平同志就深刻阐述了江海开发对振兴福州的意义,强调“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

福州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拥有963公里长的海岸线,居全国省会城市之最。在当时,发展海洋经济还是个新命题,大部分干部群众更多关注陆域发展,对于海洋开发的思维也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捕捞上。习近平同志以前瞻眼光谋篇江海,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和“海上福州”作为“3820”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推进。

“海上福州”战略构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1990年4月就任福州市委书记开始,习近平同志就多次带队,到闽江口区域和沿海县市海岛等地,沿着福州的海岸线调研考察,积极探索海洋开发利用的思路举措。199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平潭岛召开“海上福州”研讨会,强调建设“海上福州”是促进福州经济发展的一个大动作,是实现“3820”战略工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1994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明确以海岛建设为依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实施海洋开发“三个一”工程,在全国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30年来,福州坚定不移向海进军,远洋渔业、深远海养殖、海工装备制造、海上新能源、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蓬勃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渔业产值近700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设区城市第三。2024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福州和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福州将继续向海图强,聚焦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三、深刻感悟“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的政治智慧,坚持改革不停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3820”战略工程时就把“加大改革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摆在12条战略重点与措施的首位,强调要努力发扬四种改革精神,即开拓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坚韧不拔精神、顾全大局精神,明确实施流通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保险制度、住房制度等改革,引领福州当年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虽然跻身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列,但办事机制流程冗长,效率不尽如人意。对此,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要采取“一栋楼”办公和委托代理、上门服务等办法,减少图章和公章“旅行”,大大提高了项目审批速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要坚持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以改革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近年来,福州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形成一批首创性改革、集成性制度创新。“高效办成一件事”1+N模式获国务院办公厅推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河湖系统治理长效机制等获批“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四、深刻感悟“对外开放是福州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的眼界格局,坚持开放不止步,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1994年4月,在福州市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对外开放是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对外开放是福州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福州是著名侨乡,400多万的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习近平同志要求树立“大侨务”观念,提出“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多次率团出访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招商推介,带动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倡导创办以“万商云集有福之州”为主题的“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促成一大批外资、台资、侨资产业项目落地,至今仍是福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同志注重用好侨台等资源,因势利导探索形成国办、侨办、民办三种类型的开发区模式。从1992年到2010年,福州培育壮大20多个市级以上各类开发区、投资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半壁江山。当年侨办的元洪投资区已升格为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当年福州发展要与国际接轨,需要建设一座大型国际机场,但国家没有这个计划,省财政支持资金也很少,习近平同志提出由地方筹资,自力更生建机场。经过5年建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1997年通航。这座国内首个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兴建的机场发展到今天,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1500万人次,已成为福州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的重要门户枢纽。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30多年来,福州积极发挥侨台、区位等优势,深度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平台、重要枢纽、重要通道。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大抓招商、抓大招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吸引国内外大批优质项目落地,“万商云集有福之州”品牌持续打响。

五、深刻感悟“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的历史担当,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守住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和魂

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福州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建立文物保护“四个一”机制(成立一个文物局、一支考古队、增加文物部门一颗“印”、每年安排文物修缮经费100万元),首创名人故居挂牌保护制度。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大力推进“振兴闽剧”,亲自推动改善闽剧班的办学条件,培养了一大批闽剧人才。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到访三坊七巷,指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当年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视和推动下,三坊七巷才免遭破坏,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得以保留至今。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之根、城市之魂,要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传承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努力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近年来,福州坚持全方位、全口径、全流程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在全省率先推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努力维护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坚持守正创新,常态化开展闽剧等非遗展演展示,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推动闽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六、深刻感悟“为民办实事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为民情怀,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始终牵挂百姓冷暖,推动市委、市政府每年为城乡人民兴办20件实事,为民生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习近平同志指出,“有的时候,投资不在于大小,而在于需要,在于群众的关注,在于办得准,解决大家最急切的问题”。

当年,为了解决“吃菜难”问题,习近平同志推动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琅岐、南通、南屿三大“菜篮子”基地,兴建330多个农贸市场。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习近平同志谋划实施“广厦”“安居”“造福”等工程,推动解决连家船民搬迁上岸问题,特别是仅用1年时间完成苍霞棚户区改造,让3000多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居,兑现了“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的承诺。习近平同志当年办的每一件实事,都抓在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上,抓在具体困难问题上,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时强调:“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近年来,福州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全面推开,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示范社区、长者食堂等建设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七、深刻感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设导向,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把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指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强调必须妥善处理好“上与下、远与近、旧与新、内与外、好与差、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八个关系。

为了解决城区内涝、水体黑臭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方略,推动实施西湖综合整治、晋安河清淤工程,开展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倡导“见缝插绿”和“成片种树”相结合,发动干部群众一起参与义务植树绿化,大力推进“绿化福州”。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基层治理和社区工作。1991年到军门社区调研,要求想办法改善社区办公情况,增加居民活动场所。1995年第二次到军门社区调研,充分肯定社区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的做法。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军门社区,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时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城市建设必须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让城市真正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幸福家园。近年来,福州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综合治理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深化绿化福州、绿满榕城行动,加强江河湖海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打造生态福地、美丽福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77%、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近1500座公园星罗棋布、举步可达,2021年获评中国十大“大美之城”之一。

八、深刻感悟“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的建设,越要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定力,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关于顺利实现远景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最根本的保证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组织建设上,大力推动实施“堡垒工程”,通过“达标升级”等活动,有效促进农村党组织建设以及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在作风建设上,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求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在纪律建设上,叮嘱干部“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明确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七个不准”和五条廉政纪律。在凝聚合力上,推动创新代表评议基层所站廉政建设,建立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视察检查、议案建议办理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努力创造团结稳定和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社会环境。这些举措有力加强了党的领导,为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提供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近年来,福州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化拓展近邻党建、暖心党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项目推进法、典型引路法、一线工作法、绩效考核法和“亮晒比学”机制,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一线导向、基层导向、绩效导向,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原载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4年第12期,有删节)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