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5-03-10
今年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一个词,这一政策调整备受瞩目。对此如何理解?小编帮你梳理了3个数,这3个数今年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就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去十年财政赤字率在2.3%至3.8%之间波动。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宏观调控要与经济情景相适配,财政政策需相机抉择、因势而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充分考虑实现年度预期目标需要,又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充分体现出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
2024年开始,我国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去年,我国成功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这一规模再度扩大,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1.3万亿元去向如何,根据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其中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以“两新”中的消费品以旧换新为例,去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并将手机、平板等产品纳入补贴范围,直接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这不仅能直接刺激消费,更能带动相关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除了观察财政赤字率指标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的规模也是一项重要指标,规模越大反映政府投资力度越大,发挥投资撬动作用越给力。同时,从投向上看,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用作资本金范围也大幅扩围,且发债流程进一步优化,意味着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等诸多领域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2025年,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我国财政政策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持续发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稳步实现。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