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明慧时间:2025-02-28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记者明慧报道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成果、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龙头工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自2023年12月27日开放以来,观众日参观人次不断攀升,截至2025年2月底,累计接待观众超280万人次。
据了解,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四大类型构成。基本陈列为展陈体系的核心与灵魂,专题展为补充与深化,开放展示旨在丰富参观体验,临时展览为拓展与延伸。此外,博物馆利用多个开放空间,通过大型数字展示技术、舞台光影艺术等,打造集人文休闲与数字体验为一体的公共艺术空间。
其中,“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基本陈列”位于展陈大楼(主楼)二层,面积4020平方米。该陈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一系列重要指示与批示精神,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立足北京在大运河历史上发挥的龙头作用,着重展示运河上的北京文化、北京的运河文化,辐射京津冀。展陈内容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生态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突出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对副中心的重视与嘱托,深入展示副中心发展战略与规划。内容结构采用历史分期方法,从史前至新时代分为八个部分。采取大通史与小专题结合的形式,在宏大历史叙事的基础上提炼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特色文物,让史实讲述历史规律,用文物说话。此外,专题展览包括“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展”“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开放展示包括“石刻园林展示区”“博物馆防震科普展”“公共艺术平台展区”“人文休闲暨数字科技体验区”“京师通惠图展示区”等;临时展览先后推出了“北京画院藏花鸟画精品展”“蝶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影像展”“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