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乡村振兴“共富市集”来助力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5-02-28

□荆文娜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其中,在部署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时,再次强调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浙江,是践行“千万工程”的发源地。时间回溯到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通过20多年的久久为功,从曾经“脏、乱、差”的落后村,到如今成为承载人们田园乡梦的热土,“千万工程”改变的,不仅仅是浙江乡村的面貌,如今的之江大地,乡村和美、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三农”新画卷徐徐铺陈。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要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浙江正是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更多惠民措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进展。

以具体实践为例,不久前,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共富市集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共富市集,是一种怎样的市集?为何要发文支持?

据了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一些地区开始在市集的基础上融入“共富”元素,通过为低收入群众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减免摊位费、带动村居民家门口就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分红等方式助力共同富裕。不少市集也因此被称为共富市集。

和普通的市集相比,共富市集有着更进一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查显示,在增收效果上,目前共富市集中月收入增收3000元以上的摊位占比达到68%,月均增收5000元以上的摊位占比超过50%。在带动就业方面,在为经营户提供了就业创业平台的同时,市集还可以为附近群众提供保洁、安保、帮工等多种岗位,在家门口就业。据统计,目前浙江省70%的共富市集带动附近村居民人数超过30人。还有一些地方,把市集当作了激活区域经济的抓手,在共富市集内设置公益慈善、文旅体验、便民服务等内容,以此吸引群众参与“赶集”,为群众提供更好体验的同时,刺激当地消费。

如此来看,共富市集成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又一个重要抓手,更是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纽带。

然而,办好共富市集又岂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推动政策有效落地,还需从提升市集品质、强化市集赋能、优化市集治理、健全相关配套举措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比如,要优化市集的布局与功能分层,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化打造“社区便民型”“文旅融合型”“乡村特色型”等市集矩阵,在错位发展、百花齐放中持续打响特色市集品牌。又如,要强化数字赋能,推动“线下市集+线上平台”联动,利用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方式扩大辐射半径。搭建全省统一的市集数据平台,有效提供供需撮合、技能培训、信用评价等数字化的市场服务。再如,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降低市集经营成本,简化审批流程,探索构建“共富工坊”孵化特色产品、社区参与管理服务、企业组织市集运营的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努力形成“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良性生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相信,浙江探索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个个创新举措,终将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益借鉴。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