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12-06
□本报记者郭丁源
“请大家直抒胸臆,充分发表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并汇总纳入调研报告,争取为下一步有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副书记刘玉洁近日带队赴吉林省调研,首场座谈时开门见山。在她这段亲切的开场白引导下,参与调研研讨的各位负责人也开始直奔主题,详细描述不同条线中的工作情况和深度思考。会议现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走出会场,“敢讲话、讲真话、接地气,言之有物、切合实际、简单明了、建议精准……”这些肯定的字眼回荡在耳畔,座谈会取得良好成效。
11月24~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校2024年秋季青年处级干部进修班(第81期)(以下简称“进修班”)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赴吉林省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和以“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省全面振兴的堵点、难点及政策建议”为主题的社会调研。大家深入了解吉林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进展情况,认真分析政策堵点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研提有关政策建议。
深入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
通过实地走访,进修班学员深入了解了吉林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和做法。进修班经认真商议兵分三路:第一组赴长春市、吉林市,聚焦产业安全和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走访了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了解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剖析加快推进全面振兴的堵点难点。第二组深入白山市、延边州,聚焦生态安全、国防安全主题,前往园区、企业、口岸等一线,调研了解有关地市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方面的情况。第三组赴松原市、白城市,聚焦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主题,调研走访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了解有关地市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情况。
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绿色能源等成为了各组调研现场的高频词,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进修班的3个调研组与吉林省、市、县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工信、科技、文旅、财政等部门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各部门在全面推进吉林省全面振兴、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进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调研组实地走访企业“问需求”,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了解企业产品特色、业务流程、产供链关键环节等,重点关注企业对政策的感知度、满意度,当地营商环境状况,以及生产经营的堵点难点、期望诉求。此外,调研组也下沉基层了解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坚持学调结合锤炼党性修养
11月25日上午,进修班学员集体前往一汽集团红旗文化展馆、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工厂、研发总院,聆听一汽集团奋斗历程,参观现代化自动生产线,了解近年来自主研发创新成果。大家认为,民族品牌“红旗”从诞生到成为“国车”,再到新时代崛起的传奇故事,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伟大崛起,承载着国人对自主汽车品牌的期望与骄傲,更传递了一种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的精神。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强化了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信心和决心。
在长春市,第一组前往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通过参观展馆内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深刻感受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东北各界民众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精神;在白山市,第二组前往石人血泪山遗址、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通过瞻仰烈士遗物、照片,深切缅怀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在白城市,第三组参观中共辽吉省委旧址纪念馆、白城史馆和白城烈士陵园纪念堂,深入了解陶铸、闫宝航、邓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并巩固辽吉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感受红色血脉的传承。
聚焦重点难点突出调研实效
聚焦民生,聚焦发展,进修班学员倾听意见纳良策、凝聚智慧谋发展,大家顺利完成了本次调研活动,收获满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进修班把此次调研任务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组织调研组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东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吉林省在维护“五大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面临的堵点、难点、风险点,与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科研院所专家、本地居民等进行交流,点面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剖析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研究关键点和突破口。
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各调研组结合实地走访、座谈访谈了解到的基础数据、鲜活情况、典型案例,多次组织内部交流研讨,总结提炼主要观点,找准问题症结,研提意见建议,形成“1+3”专题调研报告,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