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作者:时间:2024-11-27
□陈志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安徽和湖北等地考察时先后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可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助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深刻领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正处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可有效把握科技革命先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促进全社会科技基础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使我国在前沿科技和基础科技领域保持领先态势。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将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的全球科技创新和治理体系,在国际科技规则的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才能为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提供坚实的保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能进一步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增强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增大国家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打破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堵点卡点的时代需要
科技体制改革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现有科技体制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限制和障碍,阻碍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充分发展和匹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能够有效打破旧有束缚,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充分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空间。科技体制改革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界限,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合作,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密的创新网络和生态系统。
充分认识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巨大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实现了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创新指数在世界排名第11位。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释放,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推进,为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国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党中央强化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构建了科技管理体制,制定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政策,整合五类科技计划,新时代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政策与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健全。
(二)创新主体获得感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的主体活力充分激发。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改革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46.5万家。2024年6月底,我国新增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共有32家,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2023年,全国上市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合计1.6万亿元,整体研发强度2.21%。证券时报统计显示,2023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合计达331.2万人,占其员工总数的10.87%,占全国研发人员总量突破50%。
(三)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涌现
新时代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催生了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99.06万,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达到四成以上。我国2023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63.8万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嫦娥六号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挖宝”,国产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和深空探索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在工程领域,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的全面自主创新,国产“争气机”——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50正式投入商运,充分展现出我国工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实力与自立自强。在高端制造领域,国产光刻机已逐步量产,标志着我国在部分高端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
(四)创新生态系统持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减税和融资等多种政策,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激励措施、资金扶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万家。在加强创新主体联合方面,我国着力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协同合作,提升科技资源的集聚与优化配置效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我国拥有26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稳居世界首位。
(五)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截至2023年底,我国牵头或参与了60多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与10个主要创新型经济体建立了创新对话机制,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我国坚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牵头实施深时数字地球(DDE)、人体蛋白质组导航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月球探测等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作出重要贡献。
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新征程上,为实现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我们必须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集中资源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尤其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持续推进前沿技术的研发,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促进科研人员、资金、设备等要素的高效整合,形成科研合力。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加强科技创新的央地协同,合理布局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和评价体系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加快实施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等前瞻性布局。完善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的机制,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建立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多元化资金来源支持基础研究。改进科技评价机制,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四)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出台并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优先使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自主创新产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形成市场导向的创新激励机制。
(五)构建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设立专项科技基金。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其融资难题,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撑政策。健全科技保险体系,为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项目提供保险保障,分散技术攻关与创新风险。(作者单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