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打造广西百亿级陈皮产业 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10-28

□ 覃天卫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这为钦州打造百亿级陈皮产业指明了方向。

钦州聚焦自治区“10+3+N”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目标,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做好陈皮种植、加工、交易、品牌等文章,力争到2026年把陈皮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钦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挖掘浦北县大红柑树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坚持“一盘棋”统筹谋划,围绕浦北陈皮辐射种植至灵山县、钦南区、钦北区,实现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有效引领,全力以赴将陈皮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大红柑种植面积达到17.6万亩,浦北陈皮产值从2016年的不足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超40亿元,陈皮产业产值超亿元村5个。

钦州始终坚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将陈皮产业发展列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及时成立市、县两级陈皮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每年研究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以任务清单为抓手分解落实到单位,形成工作有目标、落实有制度、任务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浦北县成立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正科级的陈皮产业发展中心,统筹指导大红柑无病毒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以及陈皮加工、品牌建设等工作。先后出台《钦州市“一县一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浦北县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围绕目标任务、产业布局、重点工作、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科学谋划浦北陈皮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聚力将浦北陈皮产业打造成钦州优势特色产业。

钦州以产业化理念和工业化思维持续聚焦特色品牌打造和产业深度融合。聚焦主导产业建链。积极开展“桉退柑进”“引柑上山”等行动,认真做好“大路苗”整治和科学处置病树等黄龙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大红柑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大红柑无病毒苗圃基地,从源头实现安全种植、标准化种植。发展加工流通补链。建设集种植、加工、收储、鉴定、研发、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陈皮产业园区,打造“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格局,形成果、药、食、茶、健、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第三方实验室合作,组建广西陈皮产品研发中心、广西陈皮种质资源库、博士工作站,研发“陈皮+”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六堡小青柑、陈皮月饼、陈皮醋、陈皮酒等产品和“陈皮+坭兴陶”产品先后生产上市。申报“浦北陈皮”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链条式制定育苗、种植、加工、仓储等系列浦北陈皮发展标准,完成《浦北陈皮》《浦北青柑茶》等7项标准,以规范化、标准化推动陈皮品质提升。2023年,浦北大红柑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0个,“锦胜如”等5个产品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

推动乡村振兴,就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解决好农村产业和农民“家门口”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钦州按照“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打造百亩以上大红柑种植基地240个,引导农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科学谋划浦北陈皮产业“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免费果苗和肥料扶持、柑果收购、加工、储藏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产业带动就业,围绕种植、清洗、加工、仓储等各环节,现有陈皮及延伸产业链企业120多家,从事大红柑种植和加工的群众达2万多户,带动7万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有陈皮百万元户285户,群众从陈皮产业中“处处能增收,户户露笑脸”。

(作者系广西钦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陈皮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主任)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