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曲靖实践

来源:改革网作者:杨邵灵时间:2024-10-08

近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曲靖专场。受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曲靖市委书记杨斌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先祥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龚加武,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本芳,市政副党组成员王远介绍相关情况。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经济宣传处处长宗霞主持。

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曲靖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先祥: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曲靖实践加快建成“一中心一样板两区”目标

近年来,曲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时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六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大经济”为重要路径,以“六个大抓”为具体抓手,以系列三年行动为工作载体,以深化“两场革命”为作风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8.91亿元、增长7.5%。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云南副中心城市,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曲靖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打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攻坚战,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云南副中心城市。

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谋划实施经济工作“六个着力”重点措施,强化“六个方面支撑”,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8.63亿元、增长3.4%。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完善“两图一谱、三库六清单”,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大工程”,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化迭代产业体系,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基本实现全链闭环发展,全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的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1—8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13.9%。

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深入实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四大工程”,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粮食、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生猪、肉牛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常年稳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1。

着力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生活”曲靖样板,聚焦“珠江源头·旅居曲靖”品牌定位,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学思悟”功能,成功举办罗平花海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每年吸引避暑游客80余万人次,马龙土瓜冲培育乡村旅居产业经验在全省推广。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成果。

深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八大工程”,大力推广会泽“三个组织起来”等联农带农机制,制定支持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等10条措施,上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5%。

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总结推广沾益“332”规划管理实施机制,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曲靖召开。

不断夯实城乡发展基础,高速公路、铁路营运里程分别达1122公里、630公里,电力总装机达1356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5.9%,中心城市“三横三纵十余库联供”现代水网基本构建。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区,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曲靖市牢记并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新面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7%以上,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4%,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大力推进绿美曲靖建设,实施绿美项目2153个、新增绿化面积1145万平方米,打造省级绿美标杆典型76个。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入选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和国家气候适应型建设试点城市。

奋力建设面向“两亚”辐射中心重要支撑区,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曲靖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全力做好“立足曲靖发展曲靖、跳出曲靖发展曲靖”大文章。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孕育、出生、成长、做大、做强、做优全生命周期,全面实施“1个工程、2个计划、9个助企活动”,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领导干部常态化“走流程”“局长坐诊接诉”机制,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

全面落实“大招商”机制,1—8月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328.21亿元,德方纳米、亿纬锂能、晶澳科技、阳光能源、信义集团、江苏润阳等企业多期项目落地建设。

持续推动开放发展,制定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落实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系列举措,务实推动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发展,与意大利瓦尔邦迪翁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1—8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2.8%。深入实施“科技入曲”,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务实合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1户、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798户。

奋力推动民生保障改善走在前列,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曲靖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推动民生保障改善取得新进步。擦亮曲靖教育金字招牌,基础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曲靖师范学院申硕成功,曲靖医专升本通过省级评估。

打造健康曲靖靓丽名片,创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三级医院12家,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典型经验推广新闻发布会在曲靖举行。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1-8月城镇新增就业4.21万人、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229.36万人,抓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社会救助应助尽助。

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平安曲靖和法治曲靖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促进全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省内对口支援工作典范、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跨省结对共建新模式上走在前列。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建立“突出重点、全面起底、治本攻坚”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不断完善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扎实推进防风化债工作,落实“三个严禁”要求,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抓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严格落实“1262”预警叫应等机制,抗旱保供、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救灾、地质灾害避险等工作有力有效。

强化基层治理,建立“三化一平台”基层治理体系,实施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着力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擦亮“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品牌

服务是曲靖营商环境最鲜明的标识。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

坚持全周期服务。围绕企业孕育、出生、成长、做大、做强、做优全生命周期,建立了领导挂联民营企业、企业联络员等制度机制。深入实施“1个工程、2个计划、9个助企活动”,坚持由市政府领导带队深入重点企业开展帮扶,多措并举降低水价等行政性、制度性成本,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许多企业在曲靖连续追加投资。比如,德方纳米是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内相关材料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在曲靖连续实施了14期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晶澳科技是光伏制造的头部企业,在曲靖连续实施了3期项目,总投资超过160亿元。

坚持全要素保障。始终把要素保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来抓,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了专班服务、全市统筹、竞争分配等机制,资源配置更精准,要素保障更有力,项目签约到开工时间平均缩短至180天。江苏润阳也是光伏制造的头部企业,在曲靖投资的13GW N型高效电池片项目,实现签约即开工、半年即投产,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坚持高效率推进。建立“工作专班+推进清单+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和“一窗综办”改革,46个重点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设立了“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277个,累计办件10.5万件,真正实现了“一件事”方便办、高效办、能办成。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曲靖市将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强化数字赋能,健全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和领导干部常态化“走流程”机制,曲靖在全省率先推开“高效办成一件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开展市县两级审批效率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二是进一步办好惠企实事。建立破除营商环境“中梗阻”长效机制,深化“局长坐诊接诉”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优化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办成10件以上的惠企实事,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三是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法治是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曲靖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规范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招商引资从“拼政策、拼优惠”向“拼环境、拼服务”转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曲靖将成为更加繁荣、开放、宜居的投资热土。

李先祥表示,曲靖市将坚定不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围绕建设“一中心一样板两区”的奋斗目标,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以改革破难题、以改革促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曲靖实践。

曲靖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远:

努力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区

近年来,曲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区。

副中心城市带动力持续增强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8.63亿元、同比增长3.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79%。

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争创一流年”行动,扎实开展好1个工程、2个计划、9个助企活动,在全省率先推开“高效办成一件事”。

聚焦“珠江源头·旅居曲靖”品牌定位,充分发挥曲靖在滇东旅游环线建设中的核心枢纽作用,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曲靖品牌,今年1-8月累计接待游客近6000万人次,增长9.8%,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持续增强。

产业辐射能力全面提升

围绕建设全省先进制造基地目标,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迭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整体提升。

今年1—8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13.9%。新能源装机在建规模、并网规模均排全省第一。

融入大通道建设扎实推进

全市高速公路、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1122公里、630公里,公路“六出省五入昆”、铁路“一高两普两支”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初步形成,为辐射中心重要支撑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贸合作不断提升

围绕重点产业链持续扩大经贸合作,今年1-8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2.8%,其中与RCEP国家贸易额增长52.7%。

持续发挥曲靖连续三次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金字招牌作用,全面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今年1—8月实际到位外资达8168万美元,增长132.5%,总量持续排名全省第二位。

对外交流成果显著

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曲靖师范学院开设泰语专业,推动与清莱皇家大学等高校互派交流学生。引进外国专家27人,打造云南光电材料及器件国际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等一批国际研究平台。推动建立了6个国际交流机制。

王远表示,下一步,曲靖市将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立足曲靖发展曲靖、跳出曲靖发展曲靖”,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推进流动型开放和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和开放主体培育,大力推动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发展,深入开展文旅教体等对外交流,不断推进曲靖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撑区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中共曲靖市委常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龚加武: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曲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对曲靖“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的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优化实化“两图一谱三库六清单”,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坚持不懈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园区、大抓项目、大抓服务,持续打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攻坚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2024年1-8月,全市产业投资完成505.8亿元、增长4.9%、占比达到了60.9%,民间投资完成483亿元、增长19.3%、占比达到了58.1%。

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一产业一方案”“一企业一对策”,推动烟草、煤炭、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烟草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原煤产量占全省一半左右,煤化工实现全链条一体化发展,钢铁产业精深加工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装机在建规模、并网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抢抓“双碳”战略实施带来的绿色能源开发利用“窗口期”,坚持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链式引进、集群承接、做优做强,建成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34.5万吨、负极材料10万吨、动力储能电池23GWh,建成多晶硅产能6万吨、单晶硅棒及切片60GW、高效电池片23GW、高效组件5GW,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基本实现全链闭环发展,获评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

龚加武表示,下一步,曲靖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建设云南先进制造业中心,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气神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深入实施“5+3”传统产业改造提升、“3+2”新兴产业集群发展、“4+4”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工程,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化迭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样板区、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

曲靖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本芳: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基础在教育。近年来,曲靖市深入实施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坚定不移扬优势、补短板、抓改革、提质量,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科创能力持续增强、人才支撑作用持续凸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扩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抓今天曲靖的教育,就是抓曲靖未来的发展。

曲靖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构建了“四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的良好格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善了综合评价、教师培养、教学研究、教育督导4大体系,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水平,沾益区在全国首批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集团化办学引领县中崛起的“会泽模式”在全省推广,高考成绩持续保持高位稳定,曲靖师范学院新增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着重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智能机器人、编程设计成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热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曲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全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13.9%。

深入实施“科技入曲”,与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校建立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推进基础研究在曲靖实现“从1到10”的裂变和“从10到100”的应用,全省硅光伏创新联合体、有机硅绿色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大批创新平台落地曲靖,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5户。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

曲靖市聚焦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重点环节,构建了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体系,全市人才贡献率达32.36%。

实施了“珠源百人”等引才工程,从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50名,与张弥曼、朱敏等10余名院士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实施了“珠源英才”育才工程,择优跟踪培养各行各业人才900余名。

全面推行“珠源英才卡”,为近1000名符合条件人才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服务。

刘本芳表示,下一步,曲靖市将探索建立“政府立题、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运用、生态构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扎实推进创新型曲靖建设。(杨邵灵 图片摄影:赵嘉)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