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9-04
福建省福鼎市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注重整合资源力量、优化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探索新时代社会治理新路径,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机构带来的社会治理新变化。
坚持党建引领
筑强基层治理“主心骨”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第一议题”制度,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领办项目,45名处级领导带头挂乡联村,明确由各乡镇(街道、龙安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分管社会工作,并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确保蹄疾步稳有效运转。
织密组织体系。推进“支部建在网格(小区)上”,全面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自然村、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全覆盖组建农村(社区)网格党组织1173个、小区党支部70个、楼栋党小组173个,推行“红色微家”“小巷书记”等做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
推动党建联建。扩大党建“朋友圈”,深入推动村(社区)与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会协会党建互联互动,依托268家“两企三新”党组织、56家行业协会商会、6个产业链党建联建组织,实施“党建引领、融合赋能”行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综合赋能
筑牢基层善治“基本盘”
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将基层治理迫切需要的城管、治违等政府部门执法事项应放尽放,全面下放12类353项行政处罚权,由乡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将全市17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个片区,推行片区联合执法,破解基层执法“接不住、管不好”难题。同时,健全权责事项准入和动态调整、“民呼我应”机制,构建减负“防火墙”。
建立市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六个中心资源力量,打造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劳动仲裁、人民调解、案件快调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治理服务平台。设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为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所属事业单位,除“常驻+随驻”人员外,专门配备6个事业编制。
建立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摸排遴选32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建立部务会议成员和部机关干部分片联系制度,采取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调研等形式,精准掌握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推进村级组织“滥挂牌”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标牌问题整改71个,清理内部不规范挂牌670余个,推进“减负赋能”。
坚持集聚力量
奏响基层共治“大合唱”
构建“一核多元”自治力量。完善以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组织、各支队伍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搭建“乡贤参事会”“村企议事会”“小巷公议会”“逢十说事”等议事平台,帮助兑现1400多个“邻里微心愿”。
推行“三单制”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志愿汇”“微邻里”等志愿服务平台作用,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精准对接机制,建有各级各类志愿队伍660余支,注册志愿者9674名,引导志愿者走进社区认单接事。推动110个市直单位党组织与21个城市社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3600多名市直在职党员常态化到挂点社区或居住地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开展志愿服务。
深化“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推行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五社联动”机制,推动387家社会组织、509名持证社会工作人才参与社区治理,引入67家培训机构、律师事务所、社工机构等社会力量,打造“四点半课堂”“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阵地,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工作服务。
坚持成果共享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深化“1+3+N”工作机制。健全小区党支部引领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各类组织协同共治的“1+3+N”工作机制,提升打造“十送暖人心”“银发先锋行”“金邻里”等群众自治、邻里互助场景16个,服务群众1.3万多人次。
推行“红色领办”模式。聚焦社区居财弱、小区无人管、环境脏乱差等基层治理难点问题,探索推广社区党组织领办实体经济、物业公司、农贸市场等社会企业,创办社区社会企业5家,3个社区年均增收6万元。
实施“暖新共治”行动。统筹28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近邻红色驿站等资源,打造兼具医疗、餐饮、休憩、学习等功能的“暖新桐行”“红色加油站”26个。择优遴选40名综合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担任兼职网格员,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积极发挥“城市探头”“小巷管家”作用,反映解决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问题70多个。
(福鼎市委改革办、福鼎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