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解读

“双向奔赴”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9-02

□中国改革报记者田新元

近日,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论坛以“发展新动力,城市新活力,青年新担当”为主题,共同探讨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道。

青年和城市如何“双向奔赴”?4场平行圆桌论坛围绕“在城市更新中融入青年元素”“在文化旅游中突显青年特色”“青年人口均衡发展与城市活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展开。与会者认为,深化各国友好互信,应让城市成为各国青年交流的平台;激发城市创新活力,要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增强城市吸引力,要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打造青年发展之城

2022年,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提出“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城市发展理念。随后,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发布。其中,试点城市(含直辖市的市辖区)45个、试点县域99个。

走向青年发展型城市有一条“双向奔赴”之路:城市为青年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年轻人为城市的发展加油加速。

杭州是45个试点城市之一。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介绍,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目标、编制发布省级青年发展综合指数,推动全省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杭州把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重要场景,坚持让青年发展更优先,推动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激励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促进全世界青年更团结,全力打造青年发展之城。

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的缤纷未来社区努力打造“一老一小一青年”生活场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考虑到不少年轻租户不会做饭,但是仍然想“吃顿好的”这一需求,社区内的缤纷食堂引进了AI烹饪机器人。有了这一神器,美食唾手可得。

杭州市出台实施“春雨计划”,推出就业创业一张图、租房信息一张图、入杭权益一张卡等“口袋宝典”,着力打造“青年就业创业首选地”“青年安居乐居新样板”“青年品质生活新标杆”“青年建功立业新作为”四大标志性成果,建设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

今年7月底,杭州全新定制的“流动”人才服务新平台——“青荷巴士”正式亮相,车内设置“青荷热点”“青荷1号机”“青荷锦囊”“青荷朋友圈”“青荷留言区”五大功能区,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招聘、政策查询、活动介绍、互动交流等服务。

贵阳市委副书记滕伟华介绍,贵阳市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构建青年工作新格局,以贵阳青年卡为平台,数字赋能青年工作,集成“钱、户、房、岗”等要素,把“党管青年”工作原则落细落地,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贵阳方案”。

安徽省芜湖市市长徐志表示,围绕青年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芜湖着力打造青年人喜爱的欢乐之城、创新之城、梦想之城,让青年人的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释放。

芜湖在全省率先出台《芜湖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导入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标沪苏浙迭代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千方百计推动各类人才向芜湖集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晖指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把服务青年发展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共青团中央携手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促进青年与城市协同、融合发展。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创新住房公积金制度、打造完整社区,助力青年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还从青年有闯劲、敢尝试、勇创新的特点出发,在城市建设中植入新业态、培育新经济,众多青年“主理人”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特色。

结合城市更新做文章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行动是指对旧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功能性改造,打造成为新型生产生活空间,以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老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

王晖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大力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致力于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中配建符合青年需求的各类设施,让青年在城市中居住更便利;推动街区、厂区、园区功能转换、业态创新,培育创业就业新平台,让青年在城市中发展更广阔;利用各类空间资源,为青年文化娱乐、运动健身、休闲游憩提供新场景,让青年在城市中交到更多新朋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认为,青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活力的主要源泉,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其作为推动城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可结合城市更新,在提供新就业空间、保障住房需求、拓展社交生活圈、推动引领青年风尚的城市更新等方面做文章,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场景,不断满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表示,城市更新行动目标是紧紧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需要青年担当使命、探索创新、奋斗奉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认为,进入城市更新时代,各地城市在积极讨论城市更新与活力,但核心要关注空间和人的“在场性”。因此,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除了空间的物质属性,还要关注空间的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从空间的本质的“三重属性”,辨识人的“三大维度”,形成18类人群画像,精准营造城市更新的非标空间场景。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战略发展总监张婕介绍,在上海北外滩,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聚焦上海模式,以城市更新的百年建筑“雷士德工学院”为载体,不仅构建“聚焦真实问题、跨学科、全链路”的协同创新生态,并通过设立跨界工作坊、跨产业大企业联合实验室和跨垂类孵化平台等创新机制,让青年创造力无边界、共舞台、结硕果。张婕呼吁,社会各界拓展多元化的创新机制,用年轻力点亮新质生产力。

为青年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未来定居地时,74.8%的受访青年表示会优先考虑青年发展型城市,42.5%的受访青年期待加大青年创新创业扶持力度,83.7%的受访青年期待自己的家乡成为宜居宜业的青年发展型城市。

“感谢杭州给予年轻人的包容、支持和鼓励,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追求成功、实现梦想。”刚刚夺得巴黎奥运会冠军的徐嘉余认为,青年发展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成长,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和担当。他表示,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实际行动为青年发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2》《哪吒》等国产电影近年来火爆出圈,鲜为人知的是这些作品的制作团队竟然“潜伏”在同一个旧水泥厂内。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是全国首个由水泥厂改造的文化创意园,也是浙江省首个由城中村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艺术街区。2019年,艺创小镇被浙江省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是全省唯一一个以艺术创意产业为主的小镇。

“我们现在主要在进行《画皮》《苏东坡》《城隍》3部国漫的制作。”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3个作品预计会在2026年与大家见面。花果山文化传媒是杭州目前唯一一家做动画电影的准独角兽企业,企业估值达7亿元。“2018年从北京过来的时候是3个人,来了这里之后发现这里动画相关专业的人才多、文化产业创业环境好、人才扶持力度大,所以我们就把整个公司都搬过来。”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艺创小镇实现个人梦想,与当地人才政策密不可分。艺创小镇善于抓好“人才第一资源”,做好“筑巢引凤”文章,接续引进顶端和潜质文化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政产学研服务平台,先后聚集文创人才上千名。为解职场人的后顾之忧,完善人才住房、学校、医院等基本需求,共同打造杭州市首批儿童友好商圈。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莫洲瑾表示,希望构建安居乐业的生活愿景、引领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共建和合共生的青年家园,以青年城区、青年园区、青年街区、青年社区为空间载体,营建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青年场景为导向,为青年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与创新。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