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时间:2024-08-28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王晓涛
8月29日,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算一体,驱动未来”交流活动将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
就在十年前的2014年7月11日,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座建筑内,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
十年光阴,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对于一座城市、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即便是旁观者也多少有些认识和感悟。
彼时,我国4G商用进程开启尚不足一年,随着云计算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围绕“云”产业进行布局。地处大西南的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虽然只是刚刚起步,却在2014年高调召开大数据国际年会,大张旗鼓地发展大数据产业。在当时,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人才匮乏的贵州此举被不少人视为天方夜谭,结果证明,贵州的大胆抉择是“敢教日月换新天”。
自2014年贵州省将大数据作为全省发展战略以来,贵州一路高歌猛进,仅数年,“大数据已成为贵州的一张新名片”:2016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行动”上升为“国家试验”;2021年,在8个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地区中,贵州占有一席之地;据统计,2023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2万多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占比42%左右、增速保持全国前列;今年贵州省提出,要加强算力调度运营,用好“算力券”政策,大力开拓算力市场,力争今年算力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贵州的成功,既得益于全省上下锐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也得益于他们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找对了腾飞的“风口”。
好风凭借力。事实上,只要大致审视一下过去十年我国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就不难理解贵州早期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布局,何以会产生如此持久的影响。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战略。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互联网+”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等11个重点行动领域作为发展方向。同年,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开始渗透到出行、饮食、家政、住宿等领域并快速发展,并在次年形成热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业态。
——2018年,“互联网+”行动深入推进,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达7次提及“互联网+”。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同年,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无人配送等非接触式互联网应用提速发展。
2017年5月25日下午一点多,当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人工智能甲秀论剑”论坛上畅谈《大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力》时,人们的手机收到了一条即时信息推送:围棋国手柯洁在乌镇与AlphaGo的第二局比赛中最终中盘败北。这场围棋人机巅峰之战,将“人工智能(AI)”一词深深植入了大众的脑海,此后,可谓无处不AI。
正是在这一年的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等。
AI真正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则是在2022年11月30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AI大模型热潮之后。2023年,国产大模型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注册用户超过6亿。大模型参数量可达百亿甚至千亿数量级,海量的计算需求,带动通用和智能算力规模迅猛增长。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三大核心引擎的支撑:算法、算力和算料(即数据),有人将其喻为AI竞赛的“铁人三项”:算法是做功效率、数据是燃料、算力则是引擎。
数字经济是新经济的增长点,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无疑是需要加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据《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随着一个国家计算力指数的上升,其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2023年我国在用的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智能算力规模占比超过30%。
伴随着市场对算力需求的增长和转变,早期偏重存储的数据中心加速向以计算为主的算力中心转变。算力中心的建设运营发展有三条主线:一是通过算力市场供需资源的配置协同,提高算力中心的负载率,如在区域布局方面,“东数西算”的深入实施,使得西部枢纽节点算力发展成效显著;业界关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成本。二是在绿色算力方面,在不断努力降低算力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值,以减少电力能耗降低成本的同时,已开始探索电算融合协同,以及以CUE(碳利用效率)作为评价数据中心的关键指标。三是加速算力产业生态构建,鼓励多方合作,形成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链条,加快构建智算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价值共创的智算生态圈,比如围绕大模型应用对算力生态开源开放,从而赋能千行百业。
有机构预测,未来三年,随着数字经济战略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算力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中国算力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预计到2026年,中国算力规模将超过360EFLOPS,其中智算算力和超算算力占比之和将达到40%。
未来,随着我国算力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算力网的建立将推动算力资源按需合理调度,平衡全国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而算力服务也将趋向普惠化,使用算力将像“买电”“买水”一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