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清华一附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护佑健康新篇章

来源:改革网作者:王乔 王小磊 明慧时间:2024-07-29

王乔 王小磊

中国发展改革报、改革网记者明慧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是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特别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以及“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重要时刻,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清华一附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人民健康服务需求,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医院通过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苦练内功,厚积薄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升医疗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党建引领,夯实运行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在迈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始终秉承对人民健康服务的深切承诺,不断夯实现代医院运行体系,以提高治理能力为核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清华一附院书记徐明星和院长张明奎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党政班子领导务虚会、红旗渠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全体中层干部深度培训等活动,凝聚发展共识,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医院在管理制度上持续创新,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巡视整改的部署要求,以争创三级甲等医院为动力,构建了标准化管理体系。2024年,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亲自挂帅,分阶段对重点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化流程进行修订和完善。这些制度的修订旨在确保医院管理目标、行为导向、诊疗规范、质量安全、服务保障等方面均遵循规范的准则,从而实现综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和持续改进。医院还致力于构建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同时,医院优化院内巡访、领导班子每日晨会制,全面开展安全日志和CIP活动,运用精益管理方法,激发全员参与医疗质量提升和医疗安全保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在内部治理上,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并坚持医院议事决策规则及会议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医院在内部治理上的科学合理和行稳致远。同时,医院还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质量,确保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强化支部共建,提升群众服务

经过清华大学组织部的批准,医院在2024年上半年成功新建了14个临床医技党支部,使现有在职党支部总数达到20个。这些党支部严格遵循“一融双高”的指导原则,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提升紧密结合,党委更是将此作为支部工作的“第二议题”,以确保党建引领的实效性和深度。

为更好地契合大学附属医院的定位与使命,各支部积极深化对清华文化的学习,并通过常态化的“1+1”活动(即学校红色风物及校史学习与医院支部与院系党支部联学共建活动相结合),增强党员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感。

医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核心地位,通过20个在职党支部的紧密协作与联建优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检验标准,充分激发医护党员服务百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清华一附院始终秉持着“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内科党支部、神经学科党支部、麻醉手术党支部、妇保党支部、门诊一党支部、门诊二党支部、门诊三党支部、门诊四党支部等相继与医院周边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联学共建活动,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医保A类定点医疗机构为“桨”,奋力前行

在2024年5月31日,清华一附院正式成为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这不仅标志着医院在医疗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更是对全院职工一直以来坚持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

随着成为A类医保定点机构,门诊就诊量稳步提升,医院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旨在提升广大患者的就医体验。信息中心积极投入,全力推动门诊智慧服务建设,使医疗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为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享受到高效、顺畅的诊疗体验,清华一附院利用门诊电子屏、海报、宣传页等大力宣传医院动态,引导百姓就医。门诊服务中心特别针对公众号及自助机预约提供了细致入微的一对一专业指导,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轻松掌握预约流程。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清华一附院还特别开通了电话预约绿色通道,让他们的就医之路更加顺畅无阻。

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医院各科室也积极提升自身专业实力,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科室品牌。目前,清华一附院不仅全面开放了周末门诊,还开设了百个专病门诊,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各临床科室大力推进专病门诊建设,以“百个专病为百姓服务”为宗旨,引导患者精准就医,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专业、最精准的诊疗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患者服务中心、门诊办公室等部门及时进行分类、诉源、分析、解决,并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使接诉即办办理工作落实到位,2024年度1月至6月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达100%。我们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加强临床质控工作

医院在大力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同时,尤为关注医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由副院长张东亚牵头,2024年3月至4月先后成立妇产儿保、急危重症、头颈美容、诊断质控学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科建设,强化临床质控,提升服务效率。

妇幼工作历来是医院重点,也是医院和科室的品牌工作,在急危重孕产妇宫内转诊、新生儿救治等方面为朝阳区、北京市和全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复杂先心病外科手术和儿童心律失常诊疗方面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妇产儿保学组以妇幼为中心,打破学科壁垒、发挥学组综合优势,为儿童提供全生长周期医疗保障、为妇女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诊疗,共绘妇幼健康事业蓝图。截至今年6月25日,清华一附院接收通过朝阳区高危转诊网络转到我院孕产妇237例,已超过2023年全年转诊量,均得到安全有效地治疗。急危重症学组旨在整合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学科优势,发挥平台作用,提升救治效率,保障急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学组将加强多学科间的协作,共同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挑战。头颈美容学组的成立,标志着清华一附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通过优化内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诊疗服务。影像诊断作为医院的重要平台科室,在支撑优势学科建设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诊断质控学组的成立将增进各医技科室间的业务交流及科研学术协作,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诊疗依据,提升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2024年4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正式成为“中国生长发育行为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将与联盟医院共同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一起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大内科、大外科与4个临床质控学组也相继召开建设工作会,就学组内质量控制、学术交流等活动进行充分沟通、讨论,制定学组工作机制及近远期任务与目标。同时,医务管理工作也同步推进,医务处、门诊办公室、护理部、感染管理处、药学部、医保办公室、患者服务中心、病案管理科、科教处9个医务管理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医政管理质控组,旨在通过横向突破科室界限,整合形成大医务概念,提高统筹水平,以管理创新引领和赋能全院高质量发展。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科布局

在深化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清华一附院始终坚持以“国考”和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引领,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医院充分利用心血管、妇产儿、危重症等学科的传统优势,聚焦于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疑难复杂问题,同时结合本院的独特特色,制定了详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优势三级学科、亚专业、特色专病及专项技术得到重点支持和精心培育。

2024年,医院在学科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新成立的变态反应(过敏)科,引进了1名变态反应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科室主任,通过多次参与清华大学的科普义诊活动,有效助力了“健康校园”的建设。临床心理科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医院引进了1名临床心理专家作为科室主任,并积极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进行线上线下的培训和授课,不仅提升了科室的专业水平,也加强了与国际的交流合作。

医院还成立了骨科中心,下设骨一区和骨二区,并引进了由4名专家组成的团队,显著增强了骨科在关节、脊柱等领域的亚专科实力。新引进的骨科专家团队已经成功开展了多个高难度的四级手术,填补了医院在该领域的治疗空白,有力推动了骨外科专业的发展。此外,医院还完成了《儿童医学中心可行性报告》,并加强了小儿外科的专业建设,引进小儿泌尿和小儿神经外科的2名专家,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为确保新科室的顺利筹建,医院形成了“院领导牵头、相关职能处室分工协作”的新科室筹建机制,紧盯关键节点,协调人财物空间资源的配置,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此外,医院还积极推广多学科诊疗(MDT)、日间手术等创新服务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效果。同时,医院依托清华大学理工科的强大优势,加强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的合作,通过医工交叉、临床与转化研究,努力实现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方案和新策略的产出,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高效的医疗服务。

以信息化赋能,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立足医院长远发展规划积极调研,开展系统和技术选型,修订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制度,按照有关计划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截至6月底,共开展21个项目建设工作,已经通过项目验收3项,上线运行或部分上线运行11项。

智慧医疗方面上线输血系统、POCT系统、不良事件及治疗系统、云医声系统等,HIS系统二期升级,为方便医生远程查询、推动医疗质控闭环管理、补充完善医疗过程信息化、提升诊疗效率打下基础。

智慧服务方面上线了互联网医院系统、膳食管理系统、智能报账系统。互联网医院的预约挂号、智能导诊、诊前采集及陪诊护士等功能完善了患者移动端的自助服务能力,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膳食管理系统提供专业营养配餐、精准营养分析,住院患者和职工可通过线上进行充值、点餐、退餐、结算等操作,提高了就餐率和满意度。智能报账系统嵌入6大类9小类共计2531项国家和医院的支出标准,实时关联预算,为我院落实内控和提高办公效率提供了系统保障。

智慧管理方面上线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全合同管理系统。以预算事项为主线建立医院29类共计91个预算资源配置模型,成功建立起清华一附院从业务-编制--论证--批复--执行与控制--分析的预算闭环管理;全合同系统实时关联预算事项,完成我院17类合同模板的结构化,实现了合同信息的集中存储、快速检索与智能分类。为进一步推动医院业财融合以及下一年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与资源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运行环境方面,完成了新机房的基础建设和电子签名系统建设。加紧进行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存储的安装调试,于6月11日凌晨顺利完成内网的割接,为医院网络运行打下坚实基础;电子签名系统完成建设,并应用在移动护理和LIS系统中,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互联网医院、PACS等系统正在进行等保三级评审,对照国家标准,对医院的关键系统进行网络安全的评估。

上级任务方面已完成北京市卫健委下发的11项工作任务中的6项,另5项任务稳步推进中。

在专项工作方面,一是为新内科楼搬家提供网络保障,加紧大楼无线网的调试以及各楼层的办公网的调试,为各科按时搬入提供基础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为做好电子病历评审工作,协同业务科室持续开展评审要点梳理并积极开展演练,推动有关管理工作建章立制取得良好成效。此外,做好电子病历评审工作,协同业务科室持续开展评审要点梳理并积极开展演练,推动有关管理工作建章立制取得良好成效。

医教研融合发展,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医教研协同发展是医院发展的趋势。2024年以“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强化评估”为契机,推动清华一附院住培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与北京市积水潭医院签订了《外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培养项目》,促进两院之间培训工作的共同提升。有好的老师,才能带出好的学生。医院重点强化师资培训,对全院指导教师进行重新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师资颁发院级师资证明,作为院内带教的基础条件。

2024年首次建立技能中心师资团队,开启清华一附院规范化模拟教学之路。并将承担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医师高级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从制度、晋升、考核考评中多个角度体检教学工作量。研究生是前沿科研的主力军,是未来医疗创新的储备力量。为了改善研究生生活条件,自2024年6月对研究生住宿条件进行了重点改善,并且对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大幅提升研究生津贴,使他们有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清华一附院科研人才培养系统化,配合学校组织CPSD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养项目申请遴选工作,报名84人。开展内科组、外科组、综合组三场遴选,参加遴选汇报共计61人,最终推荐30人参与此项目培训活动。为落实医院党委制定的重点领域专项巡视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术交流机制,拓展交流范围,丰富交流形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院特开设“医+”讲堂,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来院做报告,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上半年共开展六期医+讲堂,线上线下共计572人次参加培训。

二期建设稳步推进,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在医院长达一甲子年的发展历程中,新建内科病房楼的竣工无疑是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它承载着全院教职员工的期望与梦想,为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和不懈的辛勤建设,备受瞩目的内科病房楼在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与参建单位的紧密协作下,已圆满完成了规划验收、五方责任主体验收、建委质量监督部门的竣工验收以及建设档案预验收等一系列考核。

2024年5月16日,新楼正式交接,标志着医院的发展正式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这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坚定承诺。5月-6月,医院领导班子积极行动,牵头组织医务处、保卫处、总务处、器械设备处、信息中心、二期建设办公室以及护理部等多个部门,多次召开新内科楼推进会议,精心部署搬迁事宜。6月22日,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不仅如此,在2024年上半年,医院还相继部署了外科住院楼、门诊楼的装修改造工程。这一系列举措旨在进一步优化医院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诊疗服务。届时,无论是医院的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服务,都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诊疗需求。

为了给患者和职工营造更加整洁、安全的医院环境,医院还对通往停车场的路面进行了全面的修整。经过与属地政府、施工单位等多部门的多次协商,通往停车场的道路被重新铺设了柏油路面,既提升了道路的美观度,又增强了其通行能力。医院北门去往停车场的路面也进行了拓宽、修补和沥青重新铺设,同时美化了路侧围挡,使医院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此外,医院还对职工停车场进行了地面平整工作,加强了风沙天气下的洒水、苫盖等措施,确保职工停车场的整洁与安全。同时,加强了安保和停车管理,派专人在北门和停车场出入口值守,增加了停车场照明设施,确保职工夜晚去往停车场的安全。

这一切的努力都旨在让医院成为患者信赖、职工自豪的医疗机构,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6月28日下午,清华一附院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徐明星书记在讲话中谈到,2024年上半年,大家共同见证了医院的稳步前行。无论是新内科病房楼的投入使用,还是成为北京市医保A类定点医疗机构,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我们的实力,更坚定了大家前行的信心。展望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努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医疗团队。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