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头版

上交会向“新”发力营造未来科技生态圈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6-17

□本报记者王春华

“人造太阳”能否让人类实现能源自由?来自临港能量奇点的“洪荒70”,作为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率先从完整装置层面验证了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的工程可行性;

无人机不仅能飞天,还能入海。东古智能的“海洋之眼”轻工业级水下机器人,可完成光缆巡检、搜救、水下考古等任务;

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担任境外主宾城的日本大阪带来“未来社会的试验场”,展示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

……

作为技术贸易的“风向标”,在第十届上交会上,多项全球首发新产品新技术集中亮相,近千家企业同台炫技,让未来科技新图景照进现实。

6月12日~14日,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本届上交会以“数链时代,绿动未来”为主题,总展出面积为3.5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19个省区市的创新成果,28家企业和机构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其中全球或全国首发11项。作为技术贸易领域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展会,本届上交会秉承“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理念,锚定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趋势,设置主题馆、能源低碳技术、数字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生态及服务五大展区,更多优秀项目集体亮相,全方位展现了前沿科学技术的魅力。

在本届上交会开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全球化再次加速,科技合作是重要的内容,一个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正相关的。中国的技术贸易前景非常广阔,要把握诸多机遇、多措并举克服障碍,努力参与到全球科技合作中。

“过去中国是‘市场换技术’,现在‘一换’变成了‘三换’,‘市场换技术’空间依然巨大,‘技术换市场’诉求快速拓展,‘技术换技术’筹码日益增多。”江小涓说,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与科技自立自强可以相互加持,中国目前全球化研发能力极大提升,在全球科技合作中拥有了多元获益的能力。

江小涓同时强调,开展科学技术国际合作仍是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技术研发能力越强的国家,技术吸收能力也越强;科学发达的国家,科学事业对外开放程度也更高。”她说,如果以“知识吸收”这一指标来衡量,在2013年至2023年间,中国在全球知识吸收排名中的位次显著提升,2023年为第14位,新加坡、瑞典、卢森堡、日本、美国位列前五。

为加深国际交流合作,上交会展会期间,2024上海国际嵌入式展在世博展览馆同期举行。国际嵌入式大会主席阿克塞尔·斯考拉在开幕演讲中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含义——在大型装置或电子系统中嵌入小型计算机,使其能够智能化运作。目前,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出行等行业广泛运用嵌入式系统。

阿克塞尔·斯考拉认为嵌入式系统主要面临的挑战是多重智能设备间的系统整合问题,例如汽车、穿戴设备、支付设备、智能城市等都拥有各自的嵌入式系统,如果不能将这些系统融合在一起,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将会受阻。“不同国家、企业可以从简单地分享基础设施和商业数据做起,才能帮助嵌入式系统产业更快地商业化”。

在本届上交会主会场举办的2024中国(上海)国际技术合作大会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郭奎龙则表示,随着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需要。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