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多地创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激发基层活力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时间:2024-06-05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国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碧水长流。图为渔政执法船队从长江武汉段江面驶过。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李宏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破解“九龙治水”式的条块分割、“小马拉大车”权限不够等难题,全面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行政机关是国家体制中机构最庞大、行使职权最多、与人民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部门。新时期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关键在于提升行政效能尤其是基层治理的能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点就是执法权的重新优化配置。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原则得到逐步实现,行政执法权限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建立,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日益完善,更加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柔性执法”、阳光监督等体制机制日臻成熟,行政机关执法更加透明高效,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

完善行政执法权限统筹协调

重庆市从今年1月1日开始推出“大综合一体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全国创新提出执法事项、执法力量、执法方式、数字赋能、协调监督“五个综合”关键变量,有效破解“看得见、管不着”、治理资源难统合、治理能力难提升等基层治理难题。

“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政出多门、责任不明等现象,将分散的执法职能有机统一为一个综合部门,集中执法力量,强化执法规范,减少执法层级,让行政执法更加高效。

例如重庆高新区,探索开展了“1+2”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整合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农业、卫生健康、文化市场等14个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到综合执法局管辖,承接市、区级行政执法事项3651项。对于专业化程度高、执法能力强的市场监督管理与建设局两个领域,仍然保留执法主体及队伍。

记者梳理发现,除重庆外,今年以来,福建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江门市,浙江省绍兴市、湖州市、舟山市等省市也陆续出台“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措施,“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模式在多地得到落实。

确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2月4日,上海市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动行政处罚裁量适当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是否处罚、是否并处或选择处罚种类的,规定较大处罚幅度的,对不予、免予、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条件只有原则性规定的,未明确情节轻微、较轻、较重、严重或特别严重对应的具体情形的,制定机关要细化量化违法情形和对应处罚标准,制定裁量权基准。

除上海之外,2月19日起施行的《四川省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规定》提出,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严格行政裁量权基准适用,细化行政裁量权基准内容。

四川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指导监督作用,通过行政执法情况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依法行政考核、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复议附带审查、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处理等方式,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严格履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职责,推动行政许可便捷高效、行政处罚公平公正、行政强制精准有效、其他各类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有序,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广泛运用非强制性执法手段

当前,“柔性执法”的话题在互联网上持续火爆。例如,多地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针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推出多项柔性化、人性化执法举措,强化技术赋能,把握执法尺度,避免简单地“一抓了之”“一罚了之”,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今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行政柔性执法案件8.58万件,适用“两轻一免”行政处罚案件7.42万件,让“刚性执法”释放出“柔性温情”,推动行政柔性执法常态化实效化。

在湖南省长沙县,执法部门把“柔性执法”作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他们编制了首违免罚清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于各执法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推行免于行政处罚的容错机制。优化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三部曲”工作要求,履行行政执法事先告知提示、责令限期改正、实施行政处罚程序,变单纯执法为服务、教育、处罚三者相结合。

长沙县还推出分(延)期缴纳罚款办法。对当事人符合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要求,申请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审批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切实帮助存在经营困难的被处罚主体渡过难关,纾解其经济压力。

强化执法信息归集和共享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指导监督、激励保障作用,到2024年年底,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比较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

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核心利器是数字化建设、让信息共享。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司法局积极推动行政执法监督数据管理平台与12345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信息共享,在强化执法信息数据汇聚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5月2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相邻的青田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签署《青田·景宁跨区域一体化执法协作框架协议》,联合发布《青田·景宁跨区域一体化协同执法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两地建立跨区域一体化协同执法体制,两县统一监管标准,建立健全协作机制。

在福建省,6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将省内所有行政执法信息归总至“闽执法”平台,并要求使用国家部委行政执法系统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配合建立数据回流共享机制,保障相关执法信息与“闽执法”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

另外,福建依托信息化优势,持续推动编制统筹和市、县执法力量下沉,采取“减县补乡”的方式,将县级部门精简盘活的事业编制和部分执法工作人员下沉,充实到乡镇(街道)执法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执法工作力量,提升基层执法和服务能力。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