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4-05-29
率先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推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产品横向补偿,探索经营开发模式和生态资产评估模式,靖州县林下经营权改革、芷江县水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刘空军 吴秀颖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邢成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湖南省怀化市、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等10个地区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其中,中部地区两个地区入选,怀化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入选的城市。
怀化生态优良,沅水水系流经全境,森林覆盖率达71.04%,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均位居湖南省第一,为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怀化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率先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摸清生态资产家底。2022年,怀化市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全市生态产品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着力解决“资产怎么算”问题,编制了《怀化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是2022年4月国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颁布后全国首个地级市发布的核算规范;同时,按核算规范形成了《2020年怀化市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报告》,是国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颁布后全国首个地级市GEP核算报告。该报告核算出怀化市GEP由2010年的373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716亿元,2020年全市GEP是同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8倍。
推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夯实法律认定依据。怀化市印发《怀化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和《怀化市国家储备林确权登记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全市水域、森林、湿地、矿产等未确权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积极指导协调推动地方先行先试,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深入推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林下经营权改革、芷江侗族自治县水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靖州县创新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芷江县水权改革入选湖南省委2023年110期要情速览。
探索经营开发模式,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怀化市联合土流集团建立怀化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使用生态资源的主体“付费”模式,推动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交易中变现。林产品方面,以靖州县为试点,创新林地流转方式、推进森林资源货币化、实施公益林管护市场化,建立“生态+林下经济+康养休闲+科普研学”经营开发模式。水产品方面,以芷江县为试点,统筹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产业发展,建立“生态+水产业+农林+文旅”水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水生态价值释放。生态文旅产品方面,以溆浦县、鹤城区为试点,通过引进专业规划设计和运营团队,在强化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引导群众以民居、山林、土地等入股并以分红形式获得收益,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休闲”融合开发模式。生态环境权益交易方面,以二氧化硫排放为试点,持续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排污权。林业碳汇方面,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试点,与中国林业集团合作建立碳汇交易综合服务中心,在林木确权登记管理、林业碳汇监测计量、林业碳汇交易技术支撑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
推动生态产品横向补偿,深化跨区域协防共治。怀化市与沅江下游湘西州、常德市建立了沅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市域内各县市区之间也建立了流域补偿机制,通过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实现优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获得合理回报、生态环境破坏付出相应代价。
探索生态资产评估模式,推动金融参与创新。怀化市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完成了《怀化市典型区域森林生态资产评估报告》,创新性提出“生态信用+生态资产或经营权抵押+生态环境系数调节”模式提供金融支持,借案例实现推动金融产品设计,将生态资产质量及价值核算结果综合应用于生态资产融资贷款,发放贷款2500万元;同时,创建了林权抵押贷款“会同模式”,建立林权交易、流转、拍卖、评估四大平台,制定林农和林企回购制度,累计发放贷款3.3亿元。
下一步,怀化市将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怀化经验,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