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淮安经开区“三减三提”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

来源: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者:时间:2024-05-22

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基层减负与赋能提效双向发力,聚焦“三减三提”,为基层减负松绑,持续推动减负工作走深走实,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减牌子提服务,办实事的精力更多了

“前几年,党群服务中心挂了十几块牌子,都是专项工作,都得挂牌,都要推进,群众笑称我们的眼里只有牌子,社区干部抱怨没有时间精力服务群众。”钵池街道马庄社区党委书记王英说。

让牌子下墙,服务上心,成为落实基层减负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口。

淮安经开区坚持源头治理、上下联动,向授牌单位征询挂牌制度规范,向基层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制定区级层面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操作口径和制度要求,逐步清理规范到位,不搞“一刀切”。同时,减少发文数量、严控会议规格,倡导“短实新”文风会风。一季度,会议、发文同比减少14%和4%,清理标识牌163块,清理微信群15个。

“牌子清理后,墙面清爽了,文件会议也少了,我们深入居民、面对面解决问题的精力更多了,村民满意度自然就高了。”王英面对如今基层变化交口称赞。

减事项提效能,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

“您不用来村部,也不需要来回签字盖章,现在通过网上一体化平台,上传申请资料即可。”枚乘街道轮窑村网格员朱江给居民发了告知短信。以往办理生育登记证明需要现场办理、至少加盖2个单位印章。

淮安经开区建立村级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协助办理事项准入清单、负面清单等“三项清单”,将村级组织办理事项明确为28项。大力推广“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便民措施,制定菜单式服务目录和服务流程。推动人财物向一线倾斜,将42名年轻干部选派到一线“蹲苗”,投入为民服务专项资金240万元……通过厘清职责边界,使权、责、利对等,让村级自治组织定位、作用更明晰,回归主责、服务居民。

减压力提活力,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近期,徐杨街道召开一场谈心谈话会,与去年实绩排名相对靠后的8名村干部,一道分析原因,明确改进措施,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提振精神状态,鼓励他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进位争先。

淮安经开区出台《激励干部“敢为”十二条措施》,关注关心村干部日常思想动态,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及时解压提气,切实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建立薪酬待遇增长激励体系,推行“基本报酬+考核报酬+增收奖励”,人均年报酬同比增长超10%。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双挂双增”机制,发放204万元增收奖励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

“负担”轻了,“步子”快了。2023年42个村(社区)实现经营性收入5400万元,村均收入129万元,分别增长24%、22.8%,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李旺)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