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地方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 > 地方改革

江西于都:建设节水型社会,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改革网作者:宋嘉华 陈俊杰时间:2024-05-13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  近年来,江西省于都县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节水载体和节水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节水宣传为手段,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对促进于都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业节水增效  走进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工人们正依托节水滴灌设备,给蔬菜浇水施肥,现场一片忙碌。

“于都县梓山万亩蔬菜产业园于2017年建园,以种植丝瓜、辣椒、茄子等富硒蔬菜为主。”于都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恒介绍说,该园区原来主要采用漫灌方式进行灌溉,耗水量大,用水高峰期,群众用水十分紧张。2019年省、市、县共安排专项资金1640万元,实施了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通过工程措施大幅提高了农业节水能力,将园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改善灌溉面积8000亩,新增节水能力74万立方米,群众农业用水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农业节水增效。2023年,于都县完成了2座中型水库、17座小(一)型水库,125座小(二)型水库加固工作,提升水利工程蓄水能力;完成小农水项目建设总投资21150.26万元,整治渠道1.8余公里,完成山塘整治69座,新增恢复灌溉面积7.3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7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7.75万亩。

工艺设备更新换代,助推工业节水赢收  在江西华赣环境集团于都有限公司,经过处理的生活垃圾进入高温锅炉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工业园区和千家万户。

江西华赣环境集团于都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永富介绍说,依托多套高标准环保设施,该公司年处理垃圾约18.25万吨,年上网电量约5710万度,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该公司被评为市级节水型企业。

工艺设备更新换代,助推工业节水赢。于都县以“以工艺改革为基础,以循环再生为重点,以治污减排为目标,以强化管理为保障”为准则推动全县工业节水,提高工业、企业用水效率;采用节水新工艺、设备改造后,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年用总水量比原来减少62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率达75%,江西赣州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年用水量比原来减少11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率达9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62立方米。去年,江西润鹏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都县安盛钨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节水型企业。

供水载体提档升级,生活节水惠及民生  推进城镇节水降损方面,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实施城镇供水体系和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供水载体提档升级,近年来,于都县投资4000万元,改造节水设备23658台,管网改造56000米。

在全面推进供水载体提档升级的同时,于都县大力推广节水器具使用,鼓励小区居民安装节水计器具设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积极开展节水型小区创建,建成了蓝天水云居等8家节水型小区。连续2年开展了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并命名了两批批节共50家节水机关单位。通过生活节水载体示范建设,带动了全民节水。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让水资源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李恒表示,为使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效,于都县将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发动全民节水,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供稿:于都县人民政府  宋嘉华 陈俊杰)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