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一亩万元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4-04-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下,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破解耕地亩均产值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等问题,创造推广“一亩万元”模式高效富民,多地精耕细作“一亩田”“一亩茶”“一亩竹”等,2023年浙江省农林牧渔业产值3986亿元,同比增长4.2%。安吉白茶、建德草莓等推广至全国其他省市,带动当地实现“一亩万元”。

一亩田万元钱。高效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探索农业稻菌、稻油、稻渔等轮作(共生)模式,实现从单一到复合、零散到集聚,提高农业亩产效益。金华婺城区开辟出菜、果、稻轮种新路径,实现一田三收、稻蔬共赢,亩均产值突破1万元。永嘉试验“两稻一虾”种养模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鱼米共赢,亩均利润比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提高1.5倍以上。

一亩园万元钱。推动果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提升果园附加值。建德自主研发“建德红”“建德白露”两个草莓品种,亩均产值6万元以上,推广“水稻+草莓”“玉米+草莓”等轮作模式,亩均增效3万元。庆元大力发展甜桔种植业,累计种植甜桔柚1.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甜桔柚产区,甜桔柚单个售价10元。象山种植精品杂柑“红美人”,橘农亩均收入5万元。

一亩茶万元钱。优化茶生产经营环节,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茶叶产销两旺,品牌效应凸显,涌现了西湖、安吉等一批亩产值超1.5万元的高效示范区县,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西湖通过数字赋能、立法保护、制定标准等“组合拳”,做到西湖龙井茶生产经营环节的全程可追溯监管,保障西湖龙井茶品质。余杭径山村围绕径山茶,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成集茶产业深加工、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3A级全域景区村庄,2023年游客量超过240万人次。

一亩塘万元钱。依托水资源,培育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建立共富联盟兴渔增收。开化利用山地溪流资源在房前屋后建造流水坑塘,发展清水鱼养殖产业,开化清水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截至目前,养殖户已有6200多户,“生态鱼”成为助力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鱼”。德清带动500余养殖户养殖小青虾,整合龙头企业组建共富联盟,养殖面积达1.1万亩,年产值1.8亿元。

一亩林万元钱。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景观利用为重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仙居探索林禽、林药、林蜂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在油茶成林地开展短期散养鸡,实现以林护牧、以林促牧。松阳探索“香榧+”的一亩林万元钱新模式。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香榧产业技术研究与攻关,香榧青果年产量从4万余公斤提升到30万公斤,推广“香榧+多花黄精”“香榧+脐橙”“香榧+茶叶”等林下经济1.8万亩,惠及农户1200余户,人均增收4500元。磐安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油茶基地6个所在村创建5个省级景区村,配套打造冬春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的全季旅游业态,助力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5300元。

一亩竹万元钱。引导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竹经济”,建立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农民增收。安吉拥有竹林面积101万亩,每年可提供商品竹1200万根,做精竹产品深加工,形成了700多个竹产品品类。依托“两山合作社”,在全国首创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农户将竹林碳汇资产量化入股,获取竹林流转租金、村专业合作社股金分红和经营竹林薪金三大收益,全县17.2万名林农受益。余杭打造整片的生态竹旅游景区,开辟双溪竹海漂流等竹生态旅游景点,竹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每年可达3.2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供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