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祁门“多元驱动”构筑绿色发展新格局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4-04-15

□华焘

□本报记者张海帝

日前,记者跟随2024春游江淮采风活动来到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实地探访祁门红茶、芦荔大米等特色产业,了解祁门县多产融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祁门红茶自1875年问世以来,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通过多年发展,如今的祁门红茶已然迈入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新阶段。

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祁门红茶的代表企业,主营业务涵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茶生态旅游开发和茶文化传播等。多年来,该集团坚持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的互促并进,通过以非遗大师茶为品质标准,研发创建了我国首条工夫红茶清洁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实现红茶加工技术突破。同时,该集团还投资打造了“中国祁红科技博览园”项目,功能涉及茶交易、茶文化交流、研学体验等,意在做优品牌文化、讲好“祁红故事”。

2023年9月,由祁门红茶集团自主研发的全国首条祁门红茶初精制一体化、5G智能化生产线正式发布。该条生产线实现了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不间断作业,配备全自动无尘包装车间,并运用5G及机器人技术在包装分拣、装卸搬运中作业,标志着祁门红茶生产迈入一个新阶段。

祁门红茶集团副总经理陈治介绍:“该条生产线的研发、落地对祁门红茶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单位时间内精茶产量,将宝贵的茶季时间充分利用,通过鲜叶和毛茶同时大批量生产的方式,为当地农户和小型茶企带来更多收益,提升祁门红茶产业整体效益,解决了祁门红茶初制时间长、上市周期慢的难题,有助于我们积极响应市场,提升祁门红茶市场占有率。”

此外,该集团还着重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以及生态旅游、农耕体验和研学为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茶园,做好茶树花草一体化发展,建成智能水肥监测滴灌网,实现“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四情监测”,让茶园从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到茶文旅,处处都有数字化的身影,为种植防控决策、茶园植保管理等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

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是“祁门粮仓”核心产区。近年来,芦荔村以发展粮食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流转土地,探索机械化种植,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延伸粮食产后加工服务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的规模化粮食生产路径。

2019年至今,芦荔村集体产业发展以粮食产业为主体,从创办“芦里水稻专业合作社”到申请“芦荔清水田”商标,从“芦荔优质稻米种植示范基地”到“芦荔农业产业园”,从开拓销售市场到常年向市场稳定供应“芦荔大米”,从单一流转农户土地到吸纳家庭农场入社,从零资产到“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的种植模式,从散到聚、从小到大,推动了粮食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培育壮大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粮食产业。

据了解,目前该村通过机械化种植水稻,从育秧到收割烘干,极大减少了生产成本,主要体现在旋耕平整、插秧、收割、烘干四个环节,同时机械化也大幅缩减了作业时间。机械化作业的同时也带动了水稻生产托管服务,据芦荔村农户介绍:“从育秧到机插购买社会化服务比自身种植成本降低,节省出的时间可以投入采摘茶叶等其他农事活动来增加收入。”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村,芦荔村从稳定水稻生产、增加种粮效益的现实需要出发,走出了一条山区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之路。”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建龙告诉记者,下一步,芦荔村将从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方面发力,实现山区粮食产业特色化、精致化发展。同时,芦荔村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粮食种植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摄影产业、民宿产业融合,通过大会展会、直播平台,加强与外界互动,展示好黄山市休闲农业的优美生态、文化底蕴和绿色产品,做好产业融合现代农业大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安凌镇以芦荔村为主导,实施“1+6+x”抱团发展,即把粮食产销中育秧、社会化服务、烘干、加工、销售等环节,因村制宜分到6个村,实行专业化分工,带动若干大户参与水稻生产。通过抱团发展,各村分工协作,项目收益平均分配,有效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