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4-03-20
春风吹来,万物生。新的一年,有新的打开方式……
尔滨的“夹子音”,把你宠成“小土豆”“小橙子”“小熊猫”“小当归”——元旦3天旅游收入59.14亿元,尔滨现象火“出圈儿”,各地文旅跟着有仪式感地“卷”起来。文旅产业,生机盎然。
长长的汽笛声,让你拉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春运40天84亿人次在路上,长假期间国内游总额6326.87亿元,史诗般的大迁徙释放巨大潜能。出行需求和消费供给,“双向奔赴”。
新春的爆竹声,让你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里,“乐不思蜀”——除夕至初五,全行业网络支付7.74万亿元;春节档电影票房80.23亿元,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纪录。节日消费,“热辣滚烫”。
……
这些“现象级”事件背后,不仅有以亿为单位的“天文数字”作注脚,更有着深层次的事实逻辑,折射出直抵人心的文化共鸣。
若问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的故事,正在不断续写……
“2024年,中国经济怎么办?怎么干?”——“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关键一年”,要求进一步把握好发展和改革的辩证关系,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这都是党中央明确部署、各界高度关注的要事。
——“又一个重要年份”。这是2月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上颇有深意的一句话。结合语境,可理解为:在时间点上,我们刚刚迈过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的重要节点,踏上新的征程;在重大时机上,全国上下正在谋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为生产要素的全方位创新创造必要条件。
——“GDP增长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一锤定音。这是今年预期的兼顾“需要”和“可能”的发展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称其为“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拼经济”。1月的各地两会、节后的“新春第一会”,各省份纷纷表态,要全力以赴“决胜经济”。
这一系列“关键之年”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遵循“时”与“势”的大逻辑,准确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科学运用“立”与“破”的方法论,为我们绘就了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生向暖”的奋斗新图景。
吹响春天的号子,奔向花开的地方。春天的脚步,格外明快……
——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轰鸣。长虹飞架,高峡筑坝,重大工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智能化机器繁忙运转。机械臂不停上下摆动,现代化车间里呈现出一派“无人作业”加班加点赶订单的奇特场面。
——商业街的车水马龙与夜市的嘈杂喧嚣在城市里交织。商户们开门上新,喜迎四方宾客。“买全球、卖全球”,电商如火如荼。
——农用拖拉机在田间穿梭。备农资,调农具,犁铧翻开新泥,广袤沃野奏响保春耕的序曲。
——还有无声无息的改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是一种“静悄悄的成效”:理念在转变,制度在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构建,新质生产力在成长。人类第一次“看”到纳赫兹引力波,“九章三号”刷新光量子信息世界纪录,“东数西算”年内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首个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络。未来产业,让未来照进现实。
……
人是大地的歌者,也是大地的行者。从工厂到田间,从城市到乡村,各行各业的人们以“闯”的劲头、“拼”的姿态、“干”的作风,在中华大地上,奏响全力以赴“拼经济”的“春之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