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首都新春寻“龙”记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4-02-21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付朝欢

“第一次见这么长的龙灯,宛若蛟龙出海、飞龙在天,太震撼了!”2月10日下午6时许,北京什刹海荷花市场,百米长的巨龙亮起了灯,市民张女士和家人专门来此观赏龙灯。

据了解,这条“超级游龙”全长202.4米,寓意“2024龙腾四海”。龙头昂首于“荷花市场”牌楼旁,龙口微张,龙身由上千朵彩色“祥云灯”组合而成。记者注意到,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主要聚集在龙头周围,不少人显然是“有备而来”:有的头戴龙角帽,手持龙形立体纸拉花;有的身着“新中式”服装,上面绣着传统龙纹饰;还有的拿着山楂冰糖葫芦“凹”造型,尽显年节喜庆……

在荷花市场巨型龙灯下,记者注意到,大家闲谈中最密集出现的词是“年味”,很多人感慨“久违的年味强势回归”。

北京的“年味”都藏在了庙会里。今年春节,北京地坛、龙潭、厂甸、大观园、八大处等传统庙会全面恢复、人流畅旺。北京市文旅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各大庙会游园会共接待游客516.4万人次。

记者和家人去了京城庙会的老品牌——地坛春节文化庙会。2月11日,阔别四年后,第三十六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正式回归,从农历正月初二持续至初七。地坛公园换上龙年“新装”,中国结、红灯笼交相映衬。游客们在热闹红火的氛围中,感受浓浓年味。数据显示,地坛庙会开放首日客流量就突破了22万人次。

老字号及非遗项目入驻是今年地坛庙会的亮点之一。现场能看到三元梅园、北冰洋、吴裕泰、东来顺、稻香村等多家老字号,泥人张、鸽哨、景泰蓝、毛猴、兔儿爷、皮影等精品手工艺品,还有糖画、漆雕、硬木家具等非遗制作技艺展示。

敦煌莫高窟文创、杜甫草堂文创、皮影有礼、字在碑林、兰德坊民艺……地坛公园正殿的“龙年游园”博物馆文创展备受年轻人的青睐,形态各异且含“龙”量很高的文创产品,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审美对接起来,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

除了逛庙会这样的传统年俗,融合新场景、新玩法的“新年俗”活动,也悄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宝贝,传说中龙生九子,咱们今天参加活动收集的9张福卡,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这是它们的名字。”2月14日,孙女士带着孩子参加隆福寺新春纳福活动,她认为,不同于传统庙会,这场活动提供了很强的参与感,还能够寓教于乐。

记者当日也参与了收集福卡的活动,并凭此兑换了隆福大厦顶层露台的“门票”,和其他市民游客一起登高祈福。数据显示,自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六,约10万名市民游客参与隆福寺的新春纳福活动。

隆福寺是北京城市更新的代表项目。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1452年,隆福寺始建。至清朝、民国时期,隆福寺庙会是京城最著名的庙会之一,并有“诸市之冠”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隆福寺地区建成东四人民市场,成为北京的核心商业区之一。1988年,隆福大厦建成营业,与西单商场、王府井百货、东安市场并称“京城四大百货”。

2012年,隆福寺地区启动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2019年,隆福寺重新开放运营,古今相拥的老城烟火与新旧交融的文化潮流在这里兼容并包。《隆福寺园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将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打造首都老城复兴典范和文化消费新地标,形成核心区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级文化消费目的地。

逛庙会、赶市集、观灯会、登高祈福、游园赏花……今年春节假期,华夏大地升腾浓浓年味,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以“龙”为主题的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专属于龙年的仪式感。文化消费市场供需两旺,背后不仅是年俗的回归和文化的传承,也是经济发展活力和复苏韧性的增强。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