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杏林春暖百姓安康

——北京朝阳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节守“医线”不打烊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4-02-21

远山黛、东方白,特色装饰的病房内,查房时温暖、祥和的一幕每日上演。 (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春华

大年初四早上7点半,北京朝阳区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的一处诊室内,王建萍大夫已经穿好白大褂,准备开始一天的接诊。“我们门诊是早八点到晚八点,全年都是这样。”王大夫说,“春节期间,初一至初八每天都开放,提供全科门诊、配药、注射、检验等服务,同时可以为重症患者提供转诊。”

查房、出诊、开医嘱……春节假期,这里的医生们工作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过年好!王大夫,为了我们您春节都没好好休息,辛苦啦!”前来就诊的患者热情、熟络地向医生问候。

记者问:“大年初四就来上班,家人没意见吗?”“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假期值班很正常,家人都习惯了,都很理解。”王大夫说,“平时门诊大夫需要值夜班,4天一个夜班,病房大夫要上长白班。我们能够坚守岗位,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全年不休的社区诊疗,是白衣执甲的奋力坚守,也成为患者最坚强的“医靠”。

据了解,2023年,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总诊疗人次达到289461人次,累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28670份、居民个人健康档案82316份;共签约服务人数41124人,家医特色签约18136人;高血压规范管理6097人,糖尿病规范管理3910人;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5675人。

小病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重症去大的综合医院,病情稳定后再回到社区医院,拿药、输液、康复治疗……随着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分级诊疗效果逐渐显现,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实惠。

从北京市卫健委上月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1~11月,北京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1.3%、较2022年同期增长28.2%,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变化。

同时,近年来,通过大医院与社区“结对子”,社区医院自身的优势得以更好发挥。2023年,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北京市社区安宁疗护示范中心,同年11月份开始参加2024年北京市安宁疗护中心转型建设。

所谓“安宁疗护”,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临终关怀”,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家属以及家庭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进行生物—医学—社会的模式医学服务,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灵、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减轻家属焦虑和痛苦,帮助家属正确面对亲人离世,最终达到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的目的。

当生命进入最后一程,该如何说再见?是躺在ICU里全身插管,还是平静、安详地离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终极选择。

“在家门口的社区设立安宁疗护病床,是普及安宁疗护的一种好方式,应该加以推广。”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振汉表示,“中心始终坚持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基础病房优势,改善设施,补充设备,组织人员培训,积极开展临床实践,经过2年多的探索实践,安宁疗护工作循序渐进逐步开展起来。”

据介绍,该中心自2016年开展病房诊疗,2022年共收治入院病人46人次,其中二级护理4119人次;2023年共收治入院病人158人次,其中收治安宁疗护病人12人次,2024年前两个月共收治安宁疗护病人3人次。对于居家的安宁疗护患者,中心有专门的大夫定期上门服务。

记者了解到,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北京市、浙江省、湖南省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省(市),天津市南开区等61个市(区)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提出到2025年,在每个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建立覆盖试点地区全域、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自2017年国家卫健委启动安宁疗护试点,至今6年多,截至目前,三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全国185个市(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加强安宁疗护服务工作变得尤为迫切。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