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底气有多足

——从经济大省最新数据看稳增长成效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4-01-15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常年领跑全国,专注实体经济,筑链强链延链,正成为全球工业地标。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田新元

经济大省再次被委以重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年中,在三次重要会议上,经济大省被委以挑大梁重任。一年多来,经济大省不负众望,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2024年的经济工作,经济大省再次被提及。多个省份表态,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大块头要有大担当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差异巨大,发展条件和方向也有显著差异。2023年,各经济大省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了显著贡献。

大块头有大智慧。各地发力稳增长,作为大块头的经济大省自然责无旁贷。

虽然经济大省具体指哪些省份并没有明确的范围,但是从有关的会议可以看出,那些经济总量大、财政状况好的省份是首选。

2022年7月,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当时与会的5省市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

2022年这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这说明,这5省市不仅经济体量大,财政收入多,财政净上缴贡献突出。

2022年8月,在深圳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这次参会的经济大省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

这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其中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六成,6省经营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

这说明,这6省经济总量大,市场经营主体活跃,对稳就业贡献大,部分省份对财政净上缴贡献突出。

如果把这两份名单合到一起,可以得到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山东、河南、四川8个省市。广东、江苏、浙江在两份名单中都排在前列,无疑是经济大省中的佼佼者,不仅体量大,而且财力强,其余省份也各有千秋。

有了这8省市勇挑大梁,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就会行稳致远。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经济大省在稳增长中因地制宜各显其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2023年伊始,广东就提出要“以广东的‘进’为全国的‘稳’提供支撑”,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责任。

广东排在经济大省第一位,可谓势不可挡。

2022年,广东经济总量接近13万亿元,已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96161.63亿元,超过全国经济总量的10%。分析人士预测,2023年年广东经济总量极有希望突破13万亿元大关。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东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800万户,排名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0.6%,增速为近5年最高。2022年广东外贸总额约占全国20%,已连续37年稳居全国首位。此外,广东还是全国的工业、财政、养老金、科技创新第一省。

华为Mate60系列一经上市便一机难求、TCL首次在海外展出的全球最大QD-MiniLED电视受到热捧……作为制造业大省,2023年以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助推一大批制造业企业锐意革新,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占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

浙江呈现出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一超一强、多地跟随”、数实融合“头雁领航、群雁高飞、雏雁振翅”等特征。

浙江拥有各类平台企业730家,平台内经营者达到1500万家,2023年网络交易总额预计将达到9万亿元,位居中国首位。浙江平台企业创造的利润已占到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60%以上,对全省GDP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10%。浙江平台经济各项指标领跑全国,发展态势稳进向好,日益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2.02万亿元连续跨越万亿元台阶,2022年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元,创新型省份、先进制造业强省加快建设,工业增加值总量跃升至全国第六位,发展动能强劲。福建提出,未来5年,奋力打造富强、创新、活力、幸福、绿色、平安“六个福建”,描绘了未来福建的美好图景。

作为北方经济的“扛把子”,山东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迈进。

2023年以来,山东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召开多次会议、出台具体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向工业领域集聚。2023年前10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6.3%;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4.4%和33%。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作为来自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2022年四川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六。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正向着GDP总量跨越6万亿元台阶冲刺。

2023年前三季度,四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22.9%。在扩大消费上,前三季度,四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40.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作为中部省份,河南已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现代经济大省。新时代十年里,河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在2013年、2016年、2019年、2022年实现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6万亿元的跨越,每三年上一个万亿台阶。

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9%,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2%,比上半年加快4.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1.0%,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量分别增长553.4%、6.2%。

作为经济大省中的唯一直辖市,上海对中国经济的引领作用,不仅在于“吨位”,更在于“站位”。上海不仅是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30余年里,始终以“首创”和“引领”著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10多年里,始终坚持制度创新,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经验。

前三季度,上海市新设企业35.3万户,同比增长42.0%;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49家和20家,累计分别达到940家和551家;用电量同比增长6.4%,其中,工业、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4.7%和15.6%。新设企业、用电量等直观的经济活力指标增长明显,从侧面证明上海的稳增长卓有成效。

革命尚未成功大省仍需努力

稳增长还在继续,经济大省仍需努力。

专家分析,中国经济增速2024年有望不低于5%,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年的首个工作日,江苏省举办了《2024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真正挑起大梁的硬支撑。新的一年全省上下要把‘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充分展现在项目建设上,以高质量项目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河南在《推动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要在2024年1月底前分两批印发2024年省重点项目清单,出台2024年重大项目“双百工程”工作方案,遴选100个百亿级投资或未来达到百亿级产值的重大项目,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台账”包保推进机制。

2024年,浙江省将安排“千项万亿”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以上;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推动社会资本“想投、敢投、放心投”。同时,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组织境外拓市场团组1000个以上,争取招引落地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20个以上。

前不久召开的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真正挑起大梁,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增量的贡献上,还要体现在发展质量效益的领先上、产业与科技的支撑上、国际市场地位的稳固上。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企业和基层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需求稳增长,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筑牢安全发展底线,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广东发布了五个都市圈的规划: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解读,这是“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广州、深圳都市圈以广州、深圳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加快发展,培育成为代表广东乃至全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化超大城市型都市圈。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分别以珠海、汕头、湛江为中心分别带动珠江口西岸和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加快发展,培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体现在坚决完成2024年增长目标上。会议明确,农业要延续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要加快发展,服务业要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成都要更好发挥“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城市要加快高质量发展,经济体量较大的市(州)要多作贡献,增速相对滞后的地区要迎头赶上,全力实现良好开局和全年稳扎稳打。

摩拳擦掌显身手,你追我赶拼经济。对各经济大省新年之际的各种新部署,分析人士指出,除了稳住经济增速之外,各经济大省还必须稳住就业和收入、稳住投资、稳住预期,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打下基础。只有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中国经济才能在全球经济较为颓势的情况下实现稳增长,继续当好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