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数字”+“绿色”: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来源:作者:时间:2023-12-26

□ 郑 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会议还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颠覆性前沿技术创新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相结合,对于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和质量、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创新思维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发展趋向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涌现,带动生产力发展规模和水平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能级跃升,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凝聚了我们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新质生产力是基于新智能、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模式,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产能,创造更高价值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智能、高算力、高效率、高阶式、高素质等创新能力和科技革命性、未来性等特质,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包含的科技领域新、数字技术含量高,其是在数智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下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中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是符合高质量高效能发展要求、更具融合性、彰显数字时代新内涵的生产力。

作为原创性新概念,新质生产力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方向和新理念。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生产力新模式;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强调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凸显新发展理念。全面整合新一代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作用

从要素结构和技术路线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突出特点。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转向成熟发展阶段,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数字化、绿色化的产业成长主线日趋清晰,在更大范围和力度上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要素构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挥着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领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瞄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高端化方向,加强产业前沿技术和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在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积极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主体、塑造新优势、形成新集聚、打造新支柱,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亦将有利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促进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活力得到进一步的充分释放。

坚持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指引

当前,数字化、绿色化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场域。以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加速突破应用,正在成为推动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重塑升级的关键力量;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不仅关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增长新亮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重大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高效能、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生产力。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客观上要求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以绿色化牵引数字化,对经济社会、生产生活进行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协同、同步升级,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节能降碳同频共振,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升级开发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要求的智能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要为数字经济部门提供多样化的能源选择,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深化要素利用方式、生产流程、能源管理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共同助力实体部门生产力提升和全体系再造。

同时,针对现阶段数字部门仍存在的部分生产力能耗偏高、尚有技术和结构减排空间等问题,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不断提高数字产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算力中心对数据的存储、集成以及分析能力,促进核心技术高质量、自主性研发,赋能数字产业上下游的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制造与运行能耗,让数字产业全产业链实现节能减排。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博士、助理研究员)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