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科技创新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添薪加柴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12-21

□齐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梁喜俊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推进科研创新工作。日前,内蒙古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授予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人,授予自然科学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2项,二等奖成果17项。授予技术发明一等奖成果1项,二等奖成果2项。授予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19项,二等奖成果100项。授予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0人。授予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在此后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代表媒体见面会上,来自医疗、农业、交通、教育等领域的6位获奖代表,集体亮相新闻发布会。获奖代表们纷纷表示,科研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及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厚爱。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他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科技创新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添薪加柴,为推动现代化内蒙古建设作出贡献。

用科技赋能健康中国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据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孙德俊介绍,他带领团队历时9年,建立了呼吸疾病研究队列与生物样本库,致力于挖掘慢阻肺易感基因,建立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和慢阻肺基层筛查工具,以期实现预防和筛查的目的,还开展了传统医药相关研究。

孙德俊表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它是我国重大呼吸系统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高,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全国患病人数近一亿,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带来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容小觑。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

同时,孙德俊结合20多年推动自治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给出了不断推动呼吸学科发展与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PCCM专科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科研平台的研发能力与理论技术水平等解决路径。

中医药(蒙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董玉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医药(蒙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在药性、归经、功效、配方、炮制、病因、病机等中医药(蒙医药)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医(蒙医)优势病种为导向,选择中医(蒙医)经典方剂和特色中医药(蒙医药)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其发病机理、组方原理和规范质量标准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她举例说,特色中药(蒙药)资源黄芪,古籍记载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具有扶正祛邪、托毒生肌等功效,团队应用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创新性地阐释了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发现其中关键药效物质,为其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抗菌药物和抗菌材料一直以来是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但对抗菌药物和抗菌材料的不合理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逐渐演变为超级细菌。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特等奖第一完成人董阿力德尔图表示,针对全球性细菌耐药性问题,提出“高效循环利用”的创新性策略,开发了系列抗菌材料。这类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能够很好地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相关研究成果经发表后,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研究机构,对团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董阿力德尔图表示,团队将一直致力于微生物污染防控领域,重点开发新型抗菌材料和新型抗菌技术、纳米抗菌材料、抗菌水凝胶材料、抗菌涂层,以应对日益加剧的耐药性问题。

聚焦农田“卡脖子”难题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聚焦《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提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路战远如数家珍,内蒙古现有耕地1.72亿亩,永久基本农田1.33亿亩,截至2023年,已建成49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29%,支撑内蒙古2/3以上的粮食产能。

在路战远看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提升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加强农田保护、强化农田管理等内容。其研究方向和本项目成果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中农田质量改善和农田生态保护两部分。

据介绍,路战远历时9年,联合内蒙古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乌兰浩特顺源农牧业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围绕农田风蚀防治、地力培育和作物增产增效三大生产生态难题开展系列攻关研究,在农田地力退化机理研究基础上,重点研创固土减蚀、轮耕轮作、增碳培肥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建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并大面积应用,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大宗固废变废为宝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战略基地,在源源不断输出各类能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固废,既占用土地又严重污染环境,如何攻克大宗工业固废,一度成为难题。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张广介绍,针对尾矿、粉煤灰、煤矸石、铁渣等自治区产量较大的工业固废,以及城市建筑垃圾、公路废旧材料等,不断深化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内蒙古固废信息数据库,完善固废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固废更多种类、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利用,为继续推动自治区科技进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完成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力量。

张广表示,技术发明奖的设立,有效激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成功营造了鼓励科技人员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良好科学氛围。

作为钻研雷达技术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代表黄平平说,“我长期从事雷达成像技术研究,围绕草原遥感监测、矿山安全和无人机巡航监测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深入开展了雷达成像新方法、新技术与应用研究。历经7年研发并成果转化了第一代微变监测雷达,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黄平平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分享的经验是:要常怀报国之志,要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开展科学研究。只有深入企业等生产一线进行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具有实际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