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3-11-29
龙岩梅花山红豆杉生态园 (龙岩市林业局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丁南
冬日暖阳下的闽西革命老区,青山如黛。作为“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福建省龙岩市,得益于接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森林覆盖率达79.21%,长期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昔日的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美丽村庄一一变成现实,被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龙岩市武平县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武平县调研时明确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全面拉开了福建林改的序幕。
20余年一路探索,林改之路越走越宽。龙岩市先后承担国家、省级以上林业改革发展试点任务13项,打造林改示范基地23个,被省级以上采用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有7条。从集体林地“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到“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再到“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随着林改向纵深推进,困难一个个克服,问题一个个解决。
推进“三权分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现在搞林下经济,种灵芝、黄花远志等中草药,每年实现产值30多万元。”2020年,龙岩市上杭县太拔镇林农李昌文通过租赁溪口国有林场61亩天然林获得了10年的经营权,实现“不砍树也致富”,这是祖祖辈辈以砍木头为生的他想也不敢想的。
李昌文只是林业“三权分置”受益林农中的一位。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龙岩市针对林改后林地经营权不够健全、林地经营破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大力推进“三权分置”,进一步稳定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引导林农走森林资源流转、规模化联合经营的路子,培育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现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上杭县认真落实林业“三权分置”运行机制,通过开展集体林地林木股权改革试点,实行山林折股、收益按股分配,发放集体林地林木股权证1814本,7775位村民变成股东;漳平市在全国首创向台农发放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得到中央台办的充分肯定。
同样受益的还有距上杭县不到50公里的武平县。武平县通过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国有林场示范带动、创新合作模式联动、培育成果引领促动,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林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效解决了“单家独户怎么办”的问题。
“林农单家独户经营难,联合起来就不难。”龙岩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田华说,目前龙岩全市累计完成林权流转面积438.1万亩,现有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459家,开展省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137家。通过示范、推广,推动林业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2022年实现林业总产值531亿元。
绿叶下的改革新风吹活“锦绣林”
“现在砍树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今年7月,龙岩市在福建省率先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武平县桃溪镇田雁村林农钟定有成为新政实施后全市首位获益的林农。
钟定有家种植多年的20亩杉木,直径都达20厘米以上,前几年就想砍下来卖,但因未到主伐年龄而办不到采伐许可证,只能“望树兴叹”。
针对林改分山到户后,受保护森林面积大,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矛盾突出问题,龙岩市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放宽采伐限制,让钟定有这样的林农拥有更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解决了“树要怎么砍”的难题,有效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拓展提升林改“武平经验”进一步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发展,是龙岩市委、市政府今年明确的十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除了“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外,龙岩市还推出“实施林木采伐告知承诺方式审批”“将林木采伐限额指标分配、林木采伐许可申请和审批及采伐监管情况纳入政府公开事项目录清单”“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通过采伐更新、抚育复壮、择伐补造”等改革措施。今年9月,这四项举措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吸纳,上升为国家决策。
接二连三“藏在绿叶之下的改革”,让绿色新风吹活“锦绣林”,沉寂已久的山林实现了可持续经营。2022年,龙岩全市实现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072万亩、产值252.19亿元,辐射带动18.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不砍树也致富“生态饭”越吃越香
“林改后,林农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树当作儿来养。龙岩市万千林农放下斧头,探寻‘不砍树也致富’的新型发展之路。”龙岩市委常委、秘书长廖深洪说,点绿成金的林改,让连绵的青山成了林农的“幸福靠山”。
不砍树、不卖林的集体林,如何为农民带来财富和希望?
早在2013年,龙岩市便将林下经济培训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每年安排近20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林下经济发展。近年来,更是持续做强林下生态旅游、花卉苗木产业,为林农拓宽致富途径。2022年,龙岩市通过打造林下经济“一县一品”,推动花卉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59.3亿元。
绿色提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在森林覆盖率近80%的闽西大地,正走出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林改新路子。
——创新场村合作机制,建立“林农出地、林场经营、效益共享”合作经营模式,开展多式联营,实行科学化、规模化经营。
——为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开通绿色通道,与广药集团等大型生物制药、保健品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打造国内最大的药用蕨类植物苗木繁育基地,辐射带动乡村和林农增收致富。
——打造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并在全市逐步推广,实现林农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线上无缝对接。
翻开龙岩这本厚重的“绿色生态致富经”,“政府得生态、社会得效益、群众得实惠”的主题贯穿始终。“生态饭”越吃越好,“生态饭”越吃越香,映射出龙岩生态文明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