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镍都金曲 奏响低碳主旋律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4-20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建刚  通讯员 武永强

“云在这里舒畅,风到这里飘香,人到这里坚强,种下金色希望;情在这里豪放,心在这里闪亮,梦在这里成长,绽放金色希望。”金昌市《市民低碳手册》中一曲“金色畅想”,唱响了金昌低碳发展的主旋律,唱出了金昌人低碳生活的新希望。

金昌市地处丝绸之路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因盛产镍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的镍都”,是一座缘矿建企、因企设市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长期以来,在工业发展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此,金昌市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展低碳试点的根本要求,努力探索资源型工矿城市低碳发展的道路。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几年前的金昌,春天栽的树木因为环境污染,到秋天就枯死了,第二年春天又得重栽。人们打趣地说,这是“春种秋收”。造成“春种秋收”的原因之一,是金昌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合理产业结构。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第二产业占金昌市比重在75%左右,特别是有色冶金、化工、建材、钢铁等主导产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全市“两高一资”特征明显。另外,工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依赖性高等方面的问题。

据测算,2010年金昌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904万吨(不包含电力调入或调出所带来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主要排放行业为公用电力与热力、有色金属、化工、钢铁和建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

在承受资源枯竭和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金昌市紧紧抓住全国低碳试点城市的契机,将低碳发展纳入全市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重点排放行业低碳化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重大新建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准入门槛制度;努力培育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能耗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低碳农业。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资源城,重化工;三废多,回收用。制硫酸,造化肥;既发电,又供暖。”金昌市为市民发放的低碳《三字经》,说出了金昌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心里话”。

由于是资源型工矿城市,金昌市多年来已基本形成了以煤炭消费为主要特征的能源消费格局,以高耗能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能源需求的依赖程度较高,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偏低,消费配置极不合理,能源结构性矛盾突出。为此,金昌市提出以培育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结构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拓展天然气应用领域,调整优化火电项目;加大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支持力度,提高工业能效水平;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和建设低碳交通网络。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金昌市已取得风光电开发容量300万千瓦,已建成并网发电84万千瓦(其中光伏74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当年累计发电量近6亿千瓦时,约占全市电力消费总量的1/10。已批项目建成后,年可提供清洁电力45亿千瓦时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00万吨。同时,金昌市还先后建成小水电站16座,装机容量6万千瓦,规划新建小水电规模3.5万千瓦,全市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已逐步成为金昌市能源消费的支柱之一。

根据规划,金昌市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到2020年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基本达到峰值。同时,金昌市还将努力控制人均碳排放增长态势,力争早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推动社会低碳行动

“为了自己和后代,为了更健康、自然、安全的生活,我们只有通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金昌市《市民低碳手册》序言中的这段话,已经转化成金昌市倡导市民绿色低碳生活的行动。

许多金昌人依然还记得,2013年5月11日,金昌市“循环·低碳———绿动金昌”青少年主题绘画作品暨环保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展在金昌市文化中心开展。展会上,废弃塑料瓶盖变成了一幅别致的向日葵画;废旧针管、音响、玩具车零件变成了“节水报警器”等小发明。实际上,这一切源于近年来金昌市积极开展以“倡导循环发展理念享受绿色低碳生活”为主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的全民教育活动。据记者了解,一段时间以来,金昌市还组织开展了低碳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三进”普及活动;开展了循环经济知识、绿色环保知识、低碳生活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低碳生活连着你我他”演讲比赛活动,为市民普及了低碳生活新知识。

与此同时,金昌市还号召全市各级机关及全体工作人员自觉绿色出行,减少公务车运行。根据金昌市下发的《关于倡导在全市各级机关中开展绿色出行活动的通知》,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实行123出行方案:1公里内步行,两公里内骑自行车,3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目前,金昌人正用实际行动唤醒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真挚的爱,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树立文明、健康的低碳新理念;倡导简约、和谐的社会新风尚,形成节约、环保的生活新模式;用热情传播低碳观念,用爱心关注低碳生活。

“金色之光照四方,金色畅想铸辉煌。大漠之中江南风光,有色金属丝路宝藏,塞上明珠,镍都金昌,金色畅想铸辉煌。”听着这首“金色畅想”,一个天更蓝、地更净、水更绿、家更美的金昌开始在记者眼前浮现。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