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四碳”联动 打造低碳智慧城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4-20

蒋锁贵最近有点忙,这位江苏镇江市句容县白兔镇的普通农民,因为建起了镇江第一个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而备受瞩目。这不,来参观的、采访的、调研的,让他应接不暇。记者在其专门准备的一本记录本上看到了详细的电站发电情况。“光伏电站就像很多家庭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平时几乎不需要维护。”他向记者介绍,去年7月,响应政府低碳号召,自己投资了1.3万元在门前平房屋顶上安装了7块太阳能电板,装机容量1.6千瓦。通过小小的光伏发电站,不但能解决自家用电,多余的电还能并网卖给国家。

蒋锁贵只是镇江市扎实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记者日前在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在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一年多后,镇江市将通过积极探索低碳城市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模式,努力搭建低碳国际合作平台。镇江市市长朱晓明表示,将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低碳项目建设,推广应用低碳管理云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亮点、做出特色,努力争创全国低碳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

“四碳”同建

“我们算过账,每年在能源上节省的费用大约是100万元~120万元。就按100万元计算,我们每年能少消耗400吨标准煤。”李自强说。李自强是镇江世业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陵润扬大桥酒店总经理,他告诉记者,酒店在低碳减排道路上的尝试,“和‘吃螃蟹’的过程一样:下嘴很难,而在真正‘食肉品黄’后,个中的鲜美,绝不会让人感到一丝后悔。”

据李自强介绍,2011年开始,酒店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金陵润扬大桥酒店申请碳核查工作,为镇江的低碳建设创建了一个很好的样本。”镇江市质监局计量处处长周小振说:“对城市而言,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申请碳核查,就能更全面地掌握全市碳排放的总量、趋势,并发现节能减排的潜力所在。”

镇江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生成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比基准年2010年下降13%。

据镇江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低碳镇江”建设,有众多开先河的创新做法。在国内率先探索城市碳峰值、碳平台、碳评估、碳考核的“四碳”创新。

一是率先开展碳峰值研究。综合考虑人口、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建立了全市碳排放变化趋势模型。

二是率先建设碳平台。全国首创的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采用了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整合了多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了低碳城市建设相关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和空间可视化。

三是率先实施碳评估。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碳排放影响评估,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项目,红灯、黄灯、绿灯,直观的碳评估正逐步构建镇江产业发展的“防火墙”。

四是率先开展碳考核。从2014年开始,镇江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是第一家。碳考核将发挥指挥棒的导向引领作用,加速镇江转型升级低碳发展。

“云神”节电

这些天,镇江太谷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平,正利用电能云平台对市行政中心的电力使用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因为市行政中心的电能消耗轨迹被发现“异样”:每天深夜12点到次日清晨7点,几乎所有人都下班了,办公区的用电负荷仍达600千瓦。“对相关用电行为进行优化后,这部分用电负荷降低1/3不成问题。”蒋平说。

两年前,借力“云神工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逐渐引入镇江。作为电能管理运营商,太谷电力公司的业务开始在镇江市企业间推广。如今,电力管理不仅涉及作为用电大户的企业,也开始向机关事业单位覆盖。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依托云技术应用的一种电能服务。”蒋平介绍,当真正“乘上这片云”时,实实在在的效果回应了所有疑问。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正式上线镇江电能云平台的企业近80家,平均节电率达8%。这些企业目前每年可节省电费约8000万元,节约用电近亿度。其中受益最多的当属江苏华龙铸铁型材公司,当初投资10万上线电能云平台,如今每年节省电费过百万。镇江市经信委副主任于建武说:“电能云平台只是架构在‘云神工程’上的诸多云应用之一。智慧旅游云、云渲染等项目不断开发,相关产业初步形成,智慧镇江正在‘腾云’而来。”

九大行动

据了解,去年年底,镇江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正式启动。此举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被列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而“低碳”成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在大力实施的“生态立市”工程中,低碳被摆在首要位置,具体体现在12项量化考核指标中,低碳指标占据了半壁江山。去年全年,镇江市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产业、构建低碳生产模式、碳汇建设等低碳城市建设九大行动成效明显。其中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16个重点项目中12个已基本建成,全年投放107辆LNG长途客车、2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淘汰高能耗船舶30艘,1246辆出租车已实现“油改气”,同时投放4800辆公共自行车。全市新增造林面积9.47万亩,建成村庄绿化示范区85个。严格执行建筑物节能强制性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镇江市环保局副局长姚继承说,“低碳发展,促使我们从根本上改善镇江整体的产业发展结构。”

镇江市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镇江市正在策划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而江苏省已将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列入全省重点改革试点。2014年年底前,镇江市将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建章立制工作,初步开展生态文明改革工作,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